【GRi草根影響力新視野╱記者林旻柔】

有一句話說,孩子是未來的希望!但台灣有許多兒少處於社會邊緣地帶,這些孩子通常不是因為資質差,卻可能因長期缺乏愛與關懷,因此走向偏差。關懷弱勢兒少從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除了需要愛心、耐心,還是一個長期抗戰的生命課題。在台灣,有四個長期陪伴孩童、不辭勞苦、不計代價的機構,默默的守候、關懷弱勢兒少;這四個機構是來自北、中、南、東的「夢想之家」、「林業生基金會」、「飛揚協會」、「孩子的書屋」,為了能夠永續經營、互相幫助,並帶動及培育每一城市都擁有兒少教育機構,這些單位聯合成立了「逆轉聯盟」,期望共同為扶助弱勢孩子走向卓越之路而努力。

同樣都是為了孩子的未來而奔走的四個單位為何會結盟?來自台灣北部以西門町為主要據點的「夢想之家」、在台中及嘉義設立課後輔導班的「林業生基金會」、在高雄地區有多個據點的「飛揚協會」以及位於台東地區有八個據點的「孩子的書屋」,其四位創辦人在一次的活動中相遇了,他們發現雖然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地區幫助弱勢貧乏的孩子,但「成為孩子的避風港,是孩子的第二個家」是他們共同的信念;「幫助孩子找回自己、找回自信,重回學習軌道」、「讓孩子在學習中找到希望、找到方向,並勇於發揮生命的創意,創造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生命舞台」、「有能力改變世界、有希望創造自己的未來!」讓原本走向沉淪之路的孩子逆轉方向邁向卓越,是這四個機構相同的目標。因為理念相同又可以互相支持與學習,「逆轉聯盟」應蘊而生。

台灣各地有許多人看見孩子的需要,滿懷愛心開始用各種方式提供支持,但陪伴心靈破碎且傷痕累累的孩子,所需要的心力與體力遠超過一般人的想像,而長期運作所需要的資源困乏也常成為堅持下去的阻礙。除了經費的籌措之外,還有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也常常打擊著弱勢兒少課輔機構的經營者,比如可以長期固定使用的場地問題、行政人才不足、師資人力的不足、師資專業能力的欠缺、學童的學習能力的高底落差、因場地及師資不足必需混齡教學、政府機關的政策矛盾、孩子離開機構又被家庭或同儕影響而走回頭路等等問題,考驗著經營者的智慧與耐力。這真是一條不容易走的路!

逆轉聯盟協會首任理事長劉宜中表示,弱勢兒少的教育問題不僅存在於偏鄉,在城市中弱勢孩子會更強烈感受到衝擊。因為學習落後、單親、貧窮、隔代教養、新住民、原住民、重組家庭、失依、家暴、酗酒等家庭問題,許多孩子在學校或在家中受到不同程度的心靈或身體的傷害。因感受不到愛與認同,孤單、無助與憤怒讓孩子選擇逃離原本應該提供保護與關懷的家,或逃離應該提供他們學習成長的學校而成為中輟生。這些孩子心靈失去了倚靠,生活失去了重心,因「弱勢」無力改變環境,不敢追夢,沉淪似乎成為必然,激烈的反叛行為更可能造成社會惶恐與不安。因此弱勢兒少的教育不僅僅是課業落後的補救教育而已,更需要如同家人般的愛心與長期的陪伴。

逆轉聯盟發言人廖文華表示,對於弱勢的孩子,聯盟所做的是給他們一個家;事實上,他們需要的是一個體制外的家,有一個能提供溫暖的家,愛是當中最重要的元素。對機構而言,他們不是個案,而是我們的孩子,我們彼此是家人的關係。我們最希望的是,這些看似人生失敗組的孩子,能夠在人生的到路中逆轉勝。現在我們幫助了大約1500為孩子,未來,期望能照顧到5000位孩子,更希望能聯結台灣所有優秀的組織,一起幫助孩子走向光明的人生。

廖文華指出,逆轉聯盟首波為弱勢課輔教育機構及弱勢孩童舉辦的活動,是將在7月14日展開的「祈島計劃」。「祈島」也是「祈禱」的意思,讓兒童、青少年挑戰單車環島,並透過活動建立友誼,學習如何克服困境、追求卓越;此外,也希望他們能學習給予的精神,了解只要能給予人,就是不貧窮。另一方面,在11天、1000公里的長征挑戰中,除了會有人在背後默默支持、祈禱之外,活動也提供線上即時位置查詢,可讓民眾為騎乘中的孩子加油,而中途也會有志工為孩子加油打氣。

當前台灣的教育呈現嚴重的M型化,弱勢孩童所受的教育、資源極度的缺乏,許多民間團體自發性的興起,對社會而言,當然是好事一樁。但期盼政府亦能及時調整、補強教育政策,減少教育的城鄉差距;同時,對於輔導兒少的民間社福機構,提供更多的資源及補助,讓他們能在正向、有愛的地方成長,遠離不良環境、脫離貧窮循環,在人生的道路上逆轉勝!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