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圖/文:第五德嘉

「孩子,竹南在苗栗,不在新竹。」

孩子通常最希望的事情是「跟爸爸出去玩」、「爸爸能聽我說話」。

曾經看過有些專家學者提出,孩子如果能在出社會前,去過10~20個以上的國家,會更有國際觀,將來會更有競爭力,但這並不是所有家庭都能負擔得起的支出。

在我教自己孩子與其他學生唸歷史地理的過程中,發現孩子們常常連台灣各個行政區都寫不出來,就算是考試要考,也記不住清楚「北北基」、「桃竹苗」、「中彰投」、「雲嘉南」、「高屏」、「花東」、「宜蘭」的差別,常常寫錯,於是我興起了帶孩子去「選擇性分段環島」旅遊的念頭。

在歷史地理課本的文字現場旅遊

在父親節的前夕,我們選擇的是區間車鐵道旅行,由於孩子中午補習結束後很趕,我們在來不及看火車時刻表的情況下,趕到台北火車站,選了一班區間車就往南出發,目標是往苗栗走,在一路乘車轉車的過程中,孩子見識在歷史地理課本上也許看過,其實從未到過的地名,也經過一些我們兩個從來都沒聽過的小車站。

到了旅程的第一站,苗栗的「豐富車站」之後,帶孩子去看看正在興建中的高鐵苗栗站,也解釋剛剛下車的「豐富車站」,將會被拆除遷移到更靠近高鐵站的位置,當成未來的台鐵接駁站,這是當時選擇興建地址的「一舉數得」計劃,跟孩子討論怎麼去安排這種多贏的邏輯,也看見台灣各種進行中的真正演變。

在這種旅遊的過程中,任何一個孩子,不管原本居住在台灣的任何一個地方,只要跟著自己的爸爸「走闖」他鄉,都能看見跟自己原鄉差距很不同的世界。

孩子也能瞭解不同地方的經濟模式,還有在各種交通工具選擇上,價格、時間、後續接駁的難題,孩子可以理解「都會區生活費用實在太高」,「某些鄉市鎮交通不便利」的差別,與孩子一起在旅行中,我分析了台灣各種歷史地理真正的發展邏輯上的兩難,他也可以跟我討論課本上面寫的內容與現場的異同分別。

父子一起旅行,一起共同學習

在慶祝8月8日父親節之際,身為父親的我實在很有感觸,因而暗自下了決定,無論工作再忙、事情再多,也要樂意陪伴孩子走出去,去見識「小小」的台灣究竟有多大!城鄉差距的議題背後的真相是什麼?一起分析台灣各種歷史地理發展上,究竟背後的邏輯是怎麼運作的?為什麼每個行政區都是用河川和山脈當分界?為什麼有大港的地方能發展成「巨城」,在各種順勢逆勢的兩難絕境中,如何構成台灣在世界中的現況。

這次最實際的發現,其實是:

「1889年,清朝在苗栗設縣,中港、頭份等整個中港溪地區,被劃歸為新竹,1895年台灣被清朝割讓給日本之後,竹南是隸屬於台北縣新竹支廳竹南一堡,1950年,苗栗縣復設,竹南改隸苗栗縣至今。」

所以竹南介於兩個大行政區的最南與最北,被劃分來劃分去,是很正常的。

不論孩子是生活在哪個城市,讓孩子在出社會之前,跑遍台灣各個行政區中的100~200個,肯定會讓孩子擁有更多的競爭力,各位爸爸,開始跟孩子規劃旅行吧。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