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 魏孫鴻 Photo Credit: yoshimasasato06230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一個慘無人道、令人髮指的案子發生後,在台灣又掀起了所謂「死刑存廢」的「論戰」,但這一次,連成員一直以廢死為訴求且在選舉中大有斬獲的政黨—時代力量,都不敢維持一貫的論調,講出令人匪夷所思的拖詞,強調廢死不是該黨的「重要政見」。可明明不久前,他們的立委才有人要挺廢死的同僚站出來。更別說網路上輕易可以查到當時還是素人、候選人的時代力量立委諸公們對於廢死議題的義正辭嚴了。

如果,廢死在這個社會是可行的,試問為什麼這個以廢死為訴求的政黨,這時候不敢面對自己一貫的堅持,而以甩尾般的姿態大轉向到幾乎要撞擊山壁了呢?

我們總自豪自己是一個民主的社會,而無論媒體、名嘴、政客、鄉民,也一直以民調數字來評論事件;而這兩年來,所謂的「大數據」風潮,更是把「數字管理」推上顛峰。那麼,在死刑存廢的問題上,無論哪一家民調中心作出來的結果,以及哪一個學術單位的研究報告,每一次都顯示了台灣民眾贊成維持死刑的比例高達八到九成,試問在這麼高的社會共識之下,為什麼總是在這樣的事件後,讓死刑的存廢成為「爭議」?且不論台灣沒有任何一個政治人物能長期享有這樣的支持度了,連能聚合這樣高度共識的議題都找不出幾個了,死刑的廢除怎麼會是爭議?而時代力量的轉彎,不就也正是因為進入了體制內,為了維繫權力而不敢跟這麼大的民意對撞嗎?
而民主社會以法治為基石,這更是任何一個正常的民主國家公民都能背誦的原則。死刑在中華民國就是法所明訂,既無修改、更未廢止,試問一個行政系統是憑著什麼可以放著明載於法典中的規定不去執行?司法系統又是基於什麼心態可以無視於此而不去判決?就不斷讓社會大眾對此不滿到這樣的程度呢?

而事件之後,不少人從神學到哲學、從原諒到關愛地要大家不要以此討論死刑,甚至直指對於依法判決與執行死刑的要求是「社會嗜殺」,更妖魔化對於依法執行與判決的冀求者系想滿足自己的「殺人欲」。實在是沒有比這更荒謬的了!以愛與關懷在這個階段規避死刑的人有沒有想過,當下的愛與關懷是不是正把刀刃架上了下一個孩子的脖子上?而那些以歪理去搪塞這個尚未想透如何面對沒有死刑的社會的人,更應該思考自己是不是下一個以「精神病」為名之殺童者的教唆人!

這是我危言聳聽嗎?從曾文欽開始,不就有人這樣講,結果呢?龔重安出現了、王景玉來了,中間還夾著更個鄭捷,難道不是事實?廢死倡議者一直在法理學、哲學面打轉,高舉著加害者的人權,但對於實際的法律調整與被害人家屬權益,毫不關心;對於一個個枉死的小生命,也不過就用一堆言不及義的詞語搪塞而過。這些人總是講:「不要把死刑當作一切問題的解答」,但事實上呢?心態中他們卻是把廢死當作一切問題的唯一答案,且根本不知道這個答案在台灣現在這張考卷上根本不及格。
實務上面,正因為法條的不周延與廢死運動者對於死刑執行的不斷干擾與污名化,台灣的監所內最頭疼的就是判決定讞卻未執行的死囚了。在「再判也是死刑且不死也出不去」絕望下,早就發生過死囚用筷子插獄友眼睛欲擊殺之的案件了。廢死顧及了什麼人權?是解決了問題還是創造更多問題?更讓人不能理解的,至今還有民進黨的立委將這個不該有的爭議轉換成國民黨的錯,實在是荒唐至極。反對廢死的民意,怎麼看至少都是八成,甫大勝而全面執政的民進黨,難道認為八成的國民都是國民黨?那選舉的結果是怎麼回事兒?

這些,其實都無關於死刑。我相信,反廢死的人絕大部分也會認同這個社會必須更好、更文明,也會期盼有一天台灣真的「可以沒有死刑」。但這樣的願景,不是這種搞法可以達成的。廢死團體著重的不是實務上的論述與說服,而是用理念、形而上的詞藻去包裝「反國民黨」的政治鬥爭。這一點,那位把反廢死「塗藍」的民進黨立委在面對此次龐大的社會壓力時的氣急敗壞,已經洩了底;而時代力量的急轉彎,更是赤裸裸地講出了這個事實。

這些人,關心的不是文明進步,不是民主法治,而是權力。其目的就是廢死當作一個政治議題,不斷地操弄,在每個生命被殘殺後,用廢死博取大量的版面與注目。活在鎂光燈下的這些人,遞次收割用被害人的鮮血栽培的果實,然後再以被害人家屬瀰漫於餘生的哀痛、不平來澆灌與餵養他們的話語權,最後用華麗的言詞、廉價的悲憫讓下一個無辜的生命成為這種循環的犧牲。
當然,死刑絕對不會是任何一個正常社會的追求目標,它的存廢有著繁複與難解的諸多前提。以台灣的狀況來說,這段時間發生令許多人悲憤、心碎、針對孩童的毒手,加害者都以精神病來脫罪,事實上這些兇手也多有毒品使用的狀態。這就涉及了反毒與精神衛生的兩大問題。政府與民間也都必須真正地去面對,不能單以死刑想要去處理或掩蓋。這不是容易的問題,但如果這個社會與即將上任的政府,只把焦點放在死刑的存廢,且在強大民意要求下,卻繼續放任現在這種僵持,讓司法、行政還是以怠惰的方式規避法律、違逆民意,那麼我認為,慘案的頻率只有提高、民情也終究會淹沒玩弄這個議題的政客與政黨。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