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邱莉燕
提到緬甸,除了推動民主轉型的翁山蘇姬,與閃耀金色光芒的仰光大金塔,你還想到什麼?
2010年,神祕又純樸的緬甸對全世界敞開大門,外資前仆後繼湧入這個逾5000萬人口的新興市場,經濟學人智庫一度預估,2017年緬甸將成為全球經濟成長率最高的國家。
雖然基礎建設差,法令不完備,土地、房價及物價飆升,但當地一位創業家直言,「等到建設全部完善再來,時機就錯過了。」
緬甸正處發展中的波瀾壯闊時代,台灣政府與企業,不能置身事外。
《遠見》從政策、經濟與潛力產業等面向剖析,帶回緬甸蛻變的第一手報導。
仰光的12月是令人煩躁的季節,烈日當頭,天氣悶熱,連呼吸都感到壓力。這還是仰光最宜人的時候。
在這個緬甸最繁華城市的中心區,到處是熱鬧景象。街道上,車輛塞得動彈不得,女生穿著合身優雅的沙龍,顯出曼妙的身材。菩提樹下,僧侶們穿行街道。
當地美麗的茵萊湖畔,兩棟爛尾樓重新開始建設,生鏽的鐵皮圍籬內,鷹架上方擺著吊車吊籠,警示燈一閃一閃。
然而,距離市中心半小時車程外,看到的仍是傳統與經濟落後的緬甸。大片茅草窩棚,衣服到處亂晾,老人蹲在路邊燒木頭做飯,一旁等候已久的鄰居準備著一起吃大鍋飯。遠處的背景,是大樓頂端的吊車殘影。
儘管多數區域貧窮落後,但緬甸人對未來有理由保持樂觀。
GDP成長率居東協第一 至少15年黃金發展期
翁山蘇姬親信廷覺於2016年3月15日就任新總統,為緬甸邁向民主踏出重大一步。儘管,翁山蘇姬所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執政至今已10個月,眾所期待的經濟改革並沒有大刀闊斧出現,依舊被視為商機無限的投資新樂園。
「它(緬甸)從未被開發過,」緬甸建廠業龍頭、Mottama控股集團總裁楊河指出,就是因為基礎建設太差,緬甸是一個很有吸引力的投資地方:「做生意就跟買股票一樣要買在低點,等到建設全部完善再來,時機就錯過了。」
目前緬甸建材市場的榮景,已超出了原先的想像。緬甸PRO1建材超市於2014年成立,隔年營業額成長了100%,開一家店至少1000萬美元(約台幣3.1億元)的資金,賺到錢再投入開新店,迄今開出四家店。PRO1的快速擴張,見證了緬甸建築業及家庭改裝的壯觀井噴。
「入場時機很重要,」PRO1董事總經理繆澤(Myo Htwe)表示。
自2010年,前一任政府逐步向世界打開大門,這塊「東南亞最後的處女地」吸引了外資前仆後繼湧入,GDP成長率近年高居東協第一。經濟學人智庫一度預估,如無意外,2017年緬甸將成為全球經濟成長率最高的國家。
跟其他東南亞國家截然不同,緬甸的資源異常豐富,被形容為坐在「黃金窩上的乞丐」。
「你說得出來的礦產,緬甸全都有,」計畫2017年到緬甸開設都市設計公司的台灣建築師詹世州說,緬甸類似30年前的中國,往後至少還有10~15年的黃金發展期。
跳躍式成長1〉土地、房價飆升 創業者吃不消
各方資金及勢力齊聚緬甸,已推高緬甸的土地及房價,帶動物價飆升。
Fortune Plaza房產代銷仲介王永鈞最有感,仰光市中心的平均房價一平方英呎,要價150到200美元,比三年前漲了十倍。第一個經濟特區迪洛瓦,以往1000坪,售價是兩至三萬美元,現在同樣漲了十倍。「再加上房租一次要付一年份,對創業者是很大的困難,」王永鈞說。
細數緬甸自開放以來,除了房地產價格的變化,許多地方的進步還是挺大。
跳躍式成長2〉手機普及率逾五成 直接跳到4G
以通訊為例,四年前到緬甸,人們都戲稱將會「人間蒸發」,因為聯絡不到人。現在改善的幅度令人吃驚。
三家通訊公司緬甸電信、卡達電信和挪威電信,使緬甸的手機普及率從零成長到55.8%,且直接跳到4G。2017年還將有第四家緬越合資企業,加入通訊戰局。
緬甸一方面很落後,一方面卻跳躍式成長,接軌了現代社會最進步的建設。「緬甸人家裡不一定有電視,但每個人都用手機看臉書,」安侯建業(KPMG)海外業務發展中心主持會計師林恒昇隔了兩年再去緬甸,當地已發生巨大的改變。
還有,以前一個小時跳電九次,現在再去幾乎沒遇過停電,就算停電也會自動跳到發電機,繼續供電。
跳躍式成長3〉h型社會 5%人掌握全國95%財富
在七成是農民、國家一貧如洗的緬甸,其實也有富裕一族。「而且富到你不敢想像,」一位台商描述,曾有緬甸富商不惜花大錢,請老虎伍茲(Tiger Woods)來緬甸打一場高爾夫。也有人同時在台北信義區、香港跑馬地、紐約第五大道各有豪宅。
「緬甸是典型的h型社會,」曾在台灣讀書的金A+公司董事長李炳龍說,就是少數有錢人一柱擎天,其他人只能趴在地上苦哈哈,跟「h」的形狀一模一樣。
5%的緬甸人掌握了全國95%的財富,20年前的緬甸有錢人現在更有錢。李炳龍看準這一點,代理台灣嬰幼兒品牌「黃色小鴨」到緬甸販售,水壺、奶瓶、嬰幼兒用品定價與台灣一樣,客人多為財力收入高檔的老闆階級,「月薪50萬緬元(約台幣1.2萬元)還買不起我家的東西。」
怪象,還出現於金錢交易的場合。
「緬甸的經商模式及思惟邏輯,跟台灣完全不一樣,」在緬甸從事地產開發的台商ASIAPAX董事總經理李尚峰指出,緬甸人傾向現金交易,有一幕場景看得他瞠目結舌。結帳櫃台前,許多人帶著一麻袋的現金準備付款。走進銀行大廳,一捆捆鈔票疊成一塊塊磚頭似的,堆得像小山一樣。若是上億緬幣的錢,得要三、四個大漢才抬得動。
但鑑於緬甸發展屬於跳耀式成長,揹麻袋的景況或許三、四年後就會消失,「因為電子支付、電子貨幣直接與國際同步,」李尚峰說。
給後進台商建議〉入境隨俗 挖掘在地優勢
入境隨俗,無一例外是企業先進給有意進軍緬甸者的忠告。
「要尊重當地的禮節習俗,」緬甸第一大洗衣粉廠、歐亞經貿董事長莫進能以親身經歷說,譬如看到部長官員要叫「阿爸」,意思是爺爺,這是緬甸人對官員的尊稱。若拘泥於稱呼,等於是在兩人之間架起一道看不見的玻璃,而且完事後要五體投地膜拜表示感謝。
第一次,莫進能其實叫不出口、拜不下去,得到教訓之後,第二次他就能琅琅上口、行禮如儀了。
善於挖掘在地優勢的公司,還是能經營得風生水起。緬勞人工資低、年輕、素質好,懂得用的台商如虎添翼。
堅持採用大量的人力手工細縫的偉特蕾絲,2009年來到緬甸,在地價上漲前買下數筆土地,一口氣蓋了十座廠房,再邀請婚紗業下游供應鏈到緬甸一起打拚。
偉特蕾絲在地負責人向參訪台商介紹,緬甸女工比大陸女工更有創造力,辦公室廠房內到處是的美麗掛畫,都是女員工畫的。曾給女工嘗試設計婚紗蕾絲圖案,成果非常不錯。「她們沒有受過藝術教育,卻擁有繪畫天分,」這位負責人說。
政府有心改革經濟 法令、執行力仍跟不上
這個國家已經改變很多,未來還會改變更多。只是,眾所矚目的經濟改革似乎仍看不出苗頭。
贏得大選後,2016年的翁山蘇姬其實很忙,3月接下緬甸外交部及總統府事務部部長職務,4月再出任新設置的國務資政,接著馬不停蹄出訪。
8月到中國,會見習近平後簽署了建設援助協議;9月在白宮會晤歐巴馬,隨即得到了「解除經濟制裁」的大禮;10月造訪印度,同總理莫迪簽署了三項合作備忘錄;11月拜會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當場獲得未來五年8000億日圓資助的承諾。
這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積極運用自己極高的國際聲望,為緬甸取得國際援助。
新政府在上台三個月後,公布了緬甸12項國家經濟政策,包括公共建設、稅改等,目標看似宏大,但一位台商卻感覺:「指出了大方向,但是沒有施行細則,執行力也欠缺。」
事實上,翁山蘇姬並非完全執政。緬甸聯邦議會民族院和人民院1∕4席位仍歸軍方所有,同時國防部、內政部和邊境事務部的高級官員皆由軍方內部選拔。
或許是大環境很多不確定,讓受訪者有所顧忌,部分原本確定接受《遠見》採訪的安排,卻在受訪前一刻臨時取消。
「緬甸的經濟改革是有在改,但改得比較慢,」緬甸台商總會會長何廷貴道出他的觀察,敗選的軍政府仍掌握大多數權力,中低階官員還是同樣一批人。一位華裔製瓶廠老闆嘗試為新政府說句公道話:「民盟上台畢竟不容易,團隊一下子做不了那麼多,而且上面的人想做好,下面的執行者不一定能跟得上。」
保護國內金融業 限制外資銀行業務
一項值得觀察的數據是,2016年的緬甸外資投資,相較於新政府上台的前三年,首度出現了下滑。
「現在的緬甸對外資欲迎還拒,」企業界普遍有這種看法:「緬甸自知不開放不行,但開放了又怕受傷害。」
開放外資進入金融業是最佳例證。雖然緬甸已經開放國外金融機構到緬甸設立分行,但現行法令規定外資銀行只能針對外資企業施放貸款。
「這應該是為了保護緬甸國內銀行,」安侯建業緬甸所副所長陳玟光分析。
許多人質疑緬甸是否開放太慢?2013年從新加坡調派至緬甸的陳玟光,看法卻是,「開放太快也不是好事,人民未必能吃得消。」
緬甸的矛盾,還體現在商業環境的變化。
《新投資法》於2016年10月28日修訂完成,讓外資公司與本土企業平起平坐,消除了外國人投資與本國人投資的差別待遇。同步重寫的還有《公司法》,原來的《公司法》太落後,是1914年頒布、將近100年前的法律。
兩部重要法令的編修,看得出新政府激活經濟的企圖心。但是,施行細卻預定於2017年3月才公告,4月1日正式施行。從修訂到施行細則出爐,還要等上半年,是很多外商企業受不了的地方。
法令不明確、土地貴 製造業卻步
另外,對於勞力密集的製造業來說,緬甸法令不明確、土地昂貴,也令人卻步。缺電情況有稍稍改善,但工業區太少又缺乏優惠措施,是致命傷。
緬甸就像是剛學會走路的小孩,正在一步一步往前行。套用《緬甸:一個徬徨的國度》書中所言:「一個充滿希望又令人惴惴不安的關鍵時刻。曙光已然乍現,但緬甸仍困在隧道裡。」
1767年,緬甸對泰國發動戰爭,大獲全勝,俘虜了泰王,強盛的緬甸,人稱「黃金國度」。1950年代,剛結束英國殖民統治的緬甸,被譽為「東南亞的珍珠」,當時新加坡還喊出「向緬甸看齊」。
如今的緬甸,正積極恢復昔日榮耀,進一步開放與落實執行力,是重返黃金國度的金鑰。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2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
【立即購買遠見雜誌2月號】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