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人間劇場專欄 侯剛本 博士
很多時候我們總以為,當下種種生活處遇,一旦在所難免遇到困難時,往往好像在選擇的態度上,只有「面對與逃避」兩種答案兩條路。如此這樣簡單但不甚成熟的想法,一直到某次戲劇治療的課程,透過會後與學員們的互動分享中讓我意外驚見:原來在這兩者之外,其實仍然存在其他答案選項的可能。
筆下讓我還原當天課程的事件現場:話說那天我們透過展演後的會心分享,有位學生其實當下遇到了人生中前所未有的難關瓶頸。只是人在命運十字路口的他並沒有選擇逃避;只是尚且不算非常勇敢的他,左思右想之後還是採以「暫時不去面對」的態度,將這個難題稍稍地擺著放著,等到某天「天時地利人和」時機成熟後,他再用預備好更健全的身心,好好善待冷靜處理克服這個仍舊必須審慎面對的難關。
我深深覺得,那位同學是有智慧的,尤其是當天上完那節課時,我為了他「暫時不去面對並不是一種逃避」的態度,午夜夢迴想了很久。可嘆人生當中很多事情的插播與堆疊,往往會讓原本一個放在心裡「頭版頭條」位置的心思想法,隨著生活中的潮起潮落,最終又把這個獨特的想望沖刷到一個,最後自己也不知道跑到那裡去的地方。
傳播理論裡有個名叫「睡眠議題」的概念,主要是在論述原本某個沸沸揚揚的議題,經過時間隨波逐流的沖淡冷卻後,竟然又會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隨著某種特殊的情境再次被喚醒,重新引起社會大眾的再次關注。於是,本來常常掛在心上的那個「暫時不去面對並不是一種逃避」的想法,也就默默地進入到記憶中的睡眠議題裡。直到我進入博士班求學時,因著專業知識上的需要,開始主動並陸續地涉獵現象學,現象學中有提到一個關於「懸擱」的概念,處理的正是若干年前戲劇治療課堂上,那位學生所和我們分享到,關於「暫時選擇不去面對的面對,其實也是一種面對的方式」的心態,其實就是現象學所說的懸擱。換句話說,你懸擱它是因為其實你早已經知道並發現它,只是你現在還不打算正視去處理它,故而將它懸擱,等待適時適切的人事時地物一一到位時,再來將其好好地面對妥善地處理。所以,「第一時間」採取「懸擱」的處遇方式,它其實不算是一種逃避,而是另一種更寬廣的面對。
由於我深受傳播語藝修辭的訓練,在整個鍛造養成的過程中,語藝學格外要求修習者更主動地敏覺「時機」的流變、難測、玄妙與珍貴。也就是說,所有的事情未必是「第一時間」就是所謂的「最佳時機」。當然,如果「最佳時間」正是「最佳時機」時,遇到了自然是要加緊腳步緊緊抓住。相對地,如果「最佳時機」必須耐著性子潛心等候時,識時務的當事者自然也必須沉住底氣,醞釀最佳時機的降臨,那種感覺很像當年孔明火燒連環船時,等候東風的「最佳時機」便是這個道理。
因此,當我們願意學著用更寬廣與更多元的眼光,重新設定「面對的方式」時,或許也就不需要那麼武斷地去一刀二分,除了面對之外的彼端即是逃避的二元兩極。畢竟當黑白光譜的兩極中間,充滿著各式各樣灰色可能的時候;也許我們可以試著將面對細分成「更多層次感的面對」,好讓自己遇到困難時有更多的彈性與出路,而不是單單選用粗糙欠詳的二分法,活活地把自己給逼死。
圖:逃避不一定躲過,但面對也不一定有禍。只是如果當你還沒有預備好的時候,可以暫時懸擱等候最佳時機,等到天時地利人和之後,再回過頭來調整身心好好面對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