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草根影響力新視野/記者梁瓈月】
貝克特曾經說過,「當我要去為一件事物命名的時候,我發現我無法,當我要描述生命的存在狀態時,我發現我也無法,我本不該開始,可是我卻不得不。」就是在這種無法訴說可是必須要訴說,無法存在又必須繼續存在的矛盾拉扯裡面,藝術家的作品為觀眾找到關於生存解釋最大的自由度與可能性。」
(照片攝影/李佳曄)
貝克的作品給予當代世界舞蹈重要編舞大師之一: 瑪姬.瑪漢靈感,引發她創作經典作品《May B》。瑪姬.瑪漢用「相遇」這兩個字來描述她的學習過程:年輕時代和戲劇學生相遇、和年輕編舞家相遇、和音樂家男朋友相遇、和大師莫里斯.貝嘉相遇,然後她說,最關鍵的相遇,是瑪姬.瑪漢在1981年發現了貝克特作品的美好:『生存是百無聊賴的,是「人」給了生存以意義和光采。』瑪姬.瑪漢於是以貝克特作品為靈感而創作了《May B》,讓舞者全身塗白並著灰白色服裝,展現出人生旅程裡的各種樣貌。
1981年正是歐洲舞蹈劇場的形式剛出現之際,瑪姬‧瑪漢除了實驗日常的肢體語彙,也把媒材跟雕塑的語彙放進舞蹈作品裡,感覺舞者好像是從石膏像裡破身而出,身上堆滿了時間的塵埃,這種物質性的東西,就在舞者身上,產生了一種奇特的怪異感。 紐約時報就曾形容:「瑪姬‧瑪漢別出心裁的獨特風格就像一把深具洞察力的銳劍,準確無誤地刺入每一個人的內心。」
舞者隨著哨聲、鼓擊節奏的進行曲踏出行軍般的步伐,全身塗白宛如木乃伊也像機器人,彷彿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的慣性,使生命變得麻木不仁。儘管如此這些人也充滿愛恨,充滿對生命的憧憬,他們發揮友誼分享生日蛋糕,卻也飽受爭鬥、謾罵,宛如風雪摧殘的流浪者。編舞家以舞步娓娓道出貝克特筆下關於人性最隱晦幽微的心事。最終,一切在時光流逝中走向結束,只剩下一個人在微弱的光線下,對著觀眾喃喃訴說著貝克特的台詞:「結束了,快結束了,差不多就結束了……。」《May B》是瑪姬‧瑪漢獻給世人的禮物,一件令人動容落淚的作品,她撫慰著受傷的靈魂,久久難以忘懷。全球巡演超過三十年,感動無數人心,不可錯過的當代舞蹈經典。
本作品曾在21年前來台演出,訴說人世的生命喜樂與滄桑,感動無數台灣觀眾。今年在眾人期待下,《May B》終於又再度重回國家戲劇院舞台。
瑪姬.瑪漢舞團舞者表示:「《May B》引發了許多人類共同的情緒共鳴,這是幾乎所有人都會有的情感經驗,他不是一齣單獨針對特定族群而創作的舞蹈,無論是年長或年輕的觀眾,都希望大家能夠帶著不欲設立場的心,進來劇場感受一切!」
曾經五度來台的法國編舞家瑪姬‧瑪漢舞團,瑪姬.瑪漢是當代世界舞蹈重要編舞大師之一,出生於西班牙,1950年代開始在巴黎學習舞蹈,曾是職業芭蕾舞者。後來因為覺得精準的芭蕾動作背後,似乎缺少點靈魂的真實,而自立門戶編起現代舞。曾經榮獲法國文化部頒發「國家舞蹈獎」、「法國國家文藝騎士勳章」,1992年更被提升為「四級勳章」,以表彰她在舞蹈方面的卓越貢獻,並曾於1998年至2011年間擔任法國Rillieux-la-Pape 國家舞蹈中心藝術總監。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