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草根影響力新視野/記者梁瓈月】
台灣步入老年化社會之後,罹患關節退化的人口比例也越來越多,造成許多老年人口有不良於行的問題,近期工研院生醫所發表一款新的創新技術,透過間質幹細胞無血清培養基–生物細胞的總舖師,讓老骨頭也有機會可以重新趴趴走。
(影像來源:工研院)
10歲的拉不拉多「大頭」,原本是全民動物醫院的「王牌院狗」,在10歲時已重達60公斤,因為體重過重,髖關節逐漸退化、不良於行,每天只能趴在動物醫院中、了無生氣。全民動物醫院院長張國彬與工研院合作,注射了由工研院培育的間質幹細胞21周後,如今大頭不但可到處趴趴走,也讓動物實驗成果再添一樁;目前雖僅止於動物試驗,未來最終目標希望推廣到人體,工研院預計在年底建置完成培養基GMP廠,希望更多人體驗到細胞再生的「生命力」!
這項成果是由於深耕多年的「無血清培養基」技術,「無血清培養基」就如種植植物的培養土一樣,讓在裡面培養的細胞可以長的大又壯。過去該技術都掌握在國際大廠手中,現在已透過國人自行研發的技術,培育出「間質幹細胞」並成功移植在動物中,讓原本不良於行的拉不拉多犬「大頭」,21周後又可到處趴趴走。
根據最新出爐的2015年生技產業白皮書,2014年生技產業營業額已達新台幣2,886億元,民間生技投資金額超過新台幣458億元,年增9%,去年也有91家生技公司成功上市櫃。目前全球細胞醫療公司已有近300家,英國的《自然》期刊(Nature Review)在2013年報告指出,幹細胞治療市場由2011年27.2億美元成長至2016年的46.5億美元。工研院生醫所所長邵耀華表示,在台灣細胞庫存量已達一定規模下,看好台灣幹細胞療法的實力,今年起將可逐步與全球化趨勢鏈結,預估在2020年,台灣幹細胞療法成果將與國際並駕齊驅。
除了細胞療法有新突破,生醫所近年來在複合醫材發展上也已經有相當成果,工研院最近展出的高透明、高含水之植入式全透明材料,具生物可降解吸收、無須取出,且可提供與原組織相似結構組成等特性,適合做人體內、外傷口的敷傷材料,讓傷口可快速癒合、不易有傷疤,將來還可當作角膜修復材料,具高度衍生效益,未來發展相當看好。
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醫療觀念也已從過去的疾病治療、逐漸轉變為預防重於治療的「預防醫學」,未來也會有越來越多量身訂做的個人化醫療行為。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