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劉永健

台灣自早期的聯考開始,到現今的國中升高中會考,作文依舊是必考的項目,目前作文以六級分為標準,作為評定學生能力之用,但或許是111年之前的題目多被詬病,如多做多得、我有一座新冰箱,不僅無法呈現正確的價值觀,連量詞也有錯誤,於是去年改成以圖表閱讀為主讓學生自行定題,但該圖中各種影劇類型的總和卻超過百分之百,根本就是一個錯誤的圖表,大考中心或許為了避免再次發生這種狀況,於是今年改以六個廣告標題為主,同樣讓學生自行定題。

今年提供的六個句子中,題目說明出自於產品文案、社群標題、報章雜誌,但卻更是充分反映出現行語文教育的貧乏與不足,在教育部辭典中並未有「確幸」、「打趴」等詞,但卻成為考題,是否已經偏離課綱。而「駕駛崩潰」到底指的是駕駛人還是駕駛行為?此外還有賣弄諧音梗如包糕粽,但卻潛藏了不勞而獲的概念,端看目前各國中,在會考前夕,無不至孔廟參拜,或是舉辦包粽活動,祈求學生高中。但這些儀式除了求心安以外到底有什麼效果?此類文句是不是反而間接鼓勵這種儀式?而對於沒有孔廟或書院的鄉鎮,學生因為文化資本的不足,會不會因為不了解諧音的意義而無法作答?

ADDY6817
圖片取自:(FB 盧秀燕

若從108課綱中的國語文領域來檢視,本年度作文題已經不符合課程目標第一點「學習國語文知識,運用恰當文字語彙,抒發情感,表達意見。」且在國中對於寫作的學習表現包括學習國語文知識,運用恰當文字語彙,抒發情感,表達意見。但由於今年會考作文的提供的六個句子彼此各不相關,反映出來的現象也各不相同,未明確說明是每一種現象都要寫或使僅挑幾種文句書寫,如此會考作文只會變成考生與閱卷者之間的博弈,對於語文能力的高低優劣實無從評斷。

懇請大考中心未來在出題時能更審慎的考慮到各地學生所接受到的文化資本及社會資本各不相同,尤其在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的現代社會,家庭經濟資本也不相同,不要讓考試變成不是考能力,而是比財力。且學生要能夠確實的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意見,而不只是為了猜測閱卷者的想法而言不由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