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鍾方 

點閱fb,常會看到不錯的訊息,最近有一則陳俊良發表的短文,他在月台上等捷運時,看到一位約七、八十歲坐著輪椅的旅客,吃力緩慢的穿著鞋子,手不太靈活,鞋子掉了地上幾次,因看不慣就過去直接幫老人家穿上,結果後面來了位女士帶著不悅的表情說:「是要訓練他穿鞋子啦!」讓他反而尷尬為難!

看得出來,陳俊良發文者是心存善良的市民,文後他提到:「我心裏是期許這老人家餘生有被關懷以及尊重。」

不幫忙,其實是在幫忙?

相信有良知的人都會贊許陳俊良善之舉,也會對於後面那位女士的說法不盡贊同,似乎顯得過於無情,不過事有兩面,女士的說法也未必不對,筆者寧願相信她是在闡述「用進廢退理論(use and disuse theory)」,若是不懂或不理解她的另一面用意,真的會覺得她太不近人情,「怎麼會讓一個已經坐輪椅的老人家吃力穿鞋子,掉了又穿,還不幫忙?」

ADDY8913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懂點「用進廢退」理論,幫助長知識

說真的,什麼是用進廢退?不是每個人都能快速理解,這種看似不近人情的行為,居然有科學依據,這是法國生物學家拉馬克於1809年發表的《動物學哲學》(Philosophie zoologique)首先提出的重要理論,原意是生物的器官,有用的話會不斷進化,經常不用會逐漸退化。後來演化成2.0進化論的論述,必須審慎認清及挑選出哪些器官是人的一生必備的技能及知識,一有機會就要不斷使用及練習,才能避免荒廢及退化。就像大腦,隨時隨地勤思考、勤運用,才會越靈活,如果懶惰不動腦,都是由旁人代勞,大腦功能就會如同生鏽的機械,怎麼轉都會卡卡,難以正常運轉。

這就是為什麼醫學界鼓勵銀髮族要經常走出門,與朋友相伴唱歌、聊天、打麻將、玩電玩、手作活動,這類活動都是可以藉由訓練大腦,讓思考邏輯化的活動,有延緩腦部退化的速度。

肌力、肌耐力的訓練一樣有用進廢退的理論基礎,如果一段時間沒運動、沒鍛鍊肌肉,肌肉力量、肌耐力就會開始降低,有研究發現,短短一個月,肌力就可能降低30%,可是要透過肌力訓練,回到原來的肌力可沒那麼簡單,至少要花兩倍時間,所以不要小看自己穿鞋子訓練的重要性。

身體卡卡時,更要持續鍛練

用進廢退的訓練,目的是讓大腦透過學習,建構新的地圖、形成新的連結,進而增進大腦的認知功能,總而言之,訓練並沒有標準性的規則,而是要保持彈性,依據個人體能、體態一步一步的訓練,幫助大腦重新建構至可以執行的能力,才能達到真正的恢復,或許這位坐輪椅老人家的相關肌群肌力已經退化不少,所以後面的女士才會讓老人家持續練習。

有五十肩困擾的人都有嘗過抬手梳理頭髮、穿內衣,甚至連持筷端碗都疼痛的困擾,為了擺脫惱人的伸展受困,復健科醫師、物理治療師都會叮嚀五十肩患者一定要勤做「爬牆運動、鐘擺運動、毛巾操」,動作不要做太快,但一定要做確實,目的一樣有用進廢退意義,就是要持續訓練,可以縮短冰凍肩困擾,早日擺脫肩膀的卡卡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