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黎松子

在銀髮經濟後,又一新詞誕生——全職兒女。

這個詞或許在日本已經不新鮮了,畢竟他們早就進入了老年社會,如今中國也逐步進入老齡化,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2021年65歲以上老年人的人口是2億2419萬人,老年人口撫養比是20.8,今年2023年預計將達到3億人口,年輕人的撫養壓力將進一步加大。

全職兒女是一種新型的年輕人的工作方式,指的是年輕人脫產寄居父母生活,並通過付出一定的勞動換取經濟支持。同時保持學習,嘗試找到職業目標,打工的物件是父母或者祖輩,工作內容則主打一個陪伴做家務。

不得不說這屆年輕人在上一種很新的班。

豆瓣上的小組“全職兒女工作交流中心”目前已經有3000多人,活躍程度很高。

全職兒女這概念一出現,就帶來相當多的爭議,因為這個命題相當吊詭,自帶爭議屬性。

  1. 反方觀點

反對把全職兒女當做工作的人們普遍還是覺得贍養父母是做兒女的使命,東亞文化圈的核心價值就是家庭觀,父母養我長大,我照顧父母到老。孔子非常重視孝悌,認為孝悌是做人、做學問的根本,孝悌是中國文化的精神。所以反方觀點認為這就是一種新型啃老。

有的人說:把啃老說的這麼時尚了嗎?(但立馬有人反駁:啃老是完全不付出就伸手,兩者不一樣。)

有的人說:這不就是啃老嗎,父母的錢有什麼好賺的,這能叫工作嗎?

有的人說:把肯老說的如此清新脫俗我也是醉了!不能提供就業就明說!

有的人說:全職兒女是待業青年的新標籤

肖像 老年 女人 坐 沙發 前輩 女 運用 移動 電話 娛樂 男性 兒子 地位 臥榻 舒適 家 室內 有趣 家庭 時間 技術 概念 在室內 屏幕 設備 數字 顯示 歡樂 媽媽 關係 閒 愛好 閱讀 發短信 智能手機 手機 現代 活 房間 美麗 節日 放鬆 衝浪 打字 在線 因特網 連接 通訊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1. 正方觀點

支援把全職兒女當工作的人們大多從現實情況考慮,不是人人都有條件把父母送去養老院,況且養老院的條件參差不齊,要想進好一點的養老院,花費也不菲。

有人說:怎麼能叫啃老呢?照顧父母,做好家務,再進行進行收納,每一項如果請專人來幹不比給自己孩子多多了?

有人說:贍養父母也是子女的責任和義務,請保姆或者送父母到養老院也需要花錢啊。

有人說:可以理解為做了保姆的工作。給別人當保姆算就業,給父母當保姆也一樣啊,等父母過世了,就是有經驗的保姆,可以繼續給別的老人當保姆啊。(這個觀點看似合理,但反方認為,自己父母和別的老人能一樣嘛,如果要把全職兒女當工作,那就得交叉當保姆才算,甲去乙家,乙去甲家。)

有人說:總比父母的錢被保健品推銷員騙去好,至少是親生的!也比衝動創業找父母要錢好。(這個觀點多少也反應了老年人的現狀,兒女都在外打拼,陪伴時間可能還不如一個保健品推銷員陪伴的時間多,後者態度和善,真能提供情緒價值,一口一個叔叔阿姨的甜嘴兒,真的可能被迫買下天價智商保健品,還有很多老年人不差錢,買這些所謂保健品的時候就知道是個智商稅,但他花錢換的是推銷員的噓寒問暖、情感陪伴。再說創業,衝動創業找父母掏腰包,這個風險太大了,因為目前中國創業成功率太低了)

有人說:全職兒女不算職業的話,那麼全職主婦也不算職業咯?(這個觀點的角度清奇,因為女性婚後作為全職主婦的價值很多人看不到,犧牲了職業、時間,個人成長價值,如果全職兒女不算職業,全職主婦也不算職業,那就更否定了全職主婦的價值)

  1. 現實的難處

現實是每個家庭的情況不一樣,有的家庭父母年邁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確有做全職兒女的需要。但更多的是現實殘酷,有的人即使在工作,一年到頭也不剩下什麼錢,更別提贍養父母了。如果工作,單純陪伴也做不到了。

有人說:全職兒女都是對社會現實的無奈,就跟銀髮經濟一樣。

有人說:這事的邪門就在於,只要還在工作,你就沒有時間和金錢給父母養老,忙了一年既沒空閒也沒錢,賺到工資用來工作,奇了怪了很多廣場舞老人的退休工資比加班到半夜的我工資高,卻還鬧得我不能休息,我也想做全職兒女,可惜我父母沒有這麼多錢。

有人說:這叫什麼啃老,去了大城市,掏空6個錢包才是真啃老!

有人說:我也不想做全職兒女,但是我是獨生子女,父母以慢慢的老去,身體是一天不如一天,我只能丟下工作,全心的陪伴,正如是:父母養我小,我陪父母慢慢老。

有人說:難道沒有人覺得是工作太累了嗎?我是966,我老頭887,公婆不來幫忙就得有一個人辭職,一個人工作賺的還不夠生活,公婆身體漸漸不好,這樣的平衡日子也不知能維持多久,這就是現狀了。

有人說:這還算好的,如果家裡沒有經濟基礎,哪來什麼“全職兒女”?那是內憂外患,四面楚歌。

4.全職兒女們為什麼離開職場,回歸家庭?

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資料顯示,2023年三月份,全國16歲至24歲勞動力調查失業率升至19.6%,創2022年8月以來新高。也就是說,每五個人中就有一個人失業。一部分年輕人在面臨被裁員失業後找不到新的工作,進而希望通過回歸家庭獲得短暫的逃離。另一部分人則在畢業後選擇了考公、考研,他們或處於職業的空窗期,或者屬於GAP期間,於是選擇客串全職兒女角色。還有一部分則是30多歲的職場人士,他們在擁有一定的經濟積累後,希望暫時停下工作來給自己充電。主動選擇回到家庭陪伴父母,用工作的積蓄給父母買菜做飯。每個家庭個體情況的不同,選擇成為全職兒女,有主動也有被動,全職兒女或許可以成為短暫性的國度。但倘若把它當成一種固定企業或者避風港,長期以往,個體的自我價值與獲得感都難以得到實現。這樣必然會產生焦慮情緒。從銀髮經濟到全職兒女,不可忽視的是每個人身上巨大的生活壓力和當今社會嚴峻的就業形勢,每一個新詞背後蘊含的現實問題,才是我們應該首要去關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