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林政武

近日有團體在國家公共政策平台發起停止現在進行式的雙語政策,以免影響國家正常教育發展,短短幾天就已達成5000人附議的門檻,筆者身為基層老師,對於政府力推(強迫)的雙語政策在教學現場造成的種種混亂現象,心有戚戚焉,教育是百年大計,任何政策的施行,都應該廣徵各方意見,不要昨非今是,流於意識形態作祟。

政府要力推雙語政策,立意良善,但做法粗糙,趕鴨子上架,在師資不足的情況下,最快的方法就是在短期內,透過教甄,篩選出一批又一批,英語能力相對強的教師進入教學現場;相對的,專業科目強但英語能力薄弱的老師,第一關就會被刷掉,所以未來我們會看到英語很強的音樂老師,他很會講英文,但不太會吹笛子,這難道不是一場災難嗎?去年花蓮縣教甄,就出現初試的時候只考英語而不考專業科目的荒謬現象,教育處回應複試就會考專業科目,問題是專業科目最強的那一個人在初試可能就被刷掉了,這樣的回應簡直是強詞奪理。 

此外,教育部口頭上宣稱雙語教育指的是多語教育,不是獨尊英語,但實際上政府在推動英語和本土語所投入的經費天差地遠,雙語政策四年100億,一個外籍教師的月薪至少6萬,最多88,本土語支援教師一個人要跑好幾所學校,領的是微薄的鐘點費,英語就像是咬著金湯匙的金孫,本土淪為雞肋,各校力推雙語成為現在進行式,升旗、打掃、課間廣播、課堂,校長主任老師的開場白都是英語,那些淺顯易懂的句子,學生原本就聽得懂,又臭又長的變成有聽沒有懂,學生反應從一開始的充滿新鮮感到如今表情漠然,直接放空。 

ADDY63300
圖片取自:(FB 潘文忠

雙語教育施行前期,都在非考科科目試推,可能是音樂、美術、家政、健康、體育等科目,除了課室英語之外,有很多英語專業名詞在上課前須要先跟學生解說,無形中壓縮到原本的學習時間,很多英語不好的學生,根本聽不懂老師在講什麼?都在觀察同學,別人做什麼動作,他就跟著做,雙語成果裡的那些影片,英語講得不錯的學生,都是篩選過的,反正上面要成果,基層就要想辦法生出一些看起來不錯的書面、相片跟影片,但整體學生的英語能力真的進步了嗎?數字會說話,不要只看前端學校,去看看非山非市、偏鄉的英語待加強比例有沒有降低就知道答案了。 

如果雙語教育推到後來淪為一場表演,壓縮學生正常的學習時間,造成學生英語程度的雙峰化現象,考進來一批又一批英語很強專業能力卻普普的老師,而我們的政府卻仍一意孤行,強推雙語政策,甚至到後期可能連考科科目都要用雙語教學,犧牲的永遠是那些沒有話語權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