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王清厚

日前 新北市傳出一家四口,三人成乾屍,僅剩83歲失智父親存活,聞之令人鼻酸,社會溫暖要加油。

寒冬裡,午後的陽光,已不再耀眼熾熱。筆者騎著單車穿梭在街道,看見不遠處,走來一位年約四,五十歲的婦人,右手胳臂挾帶5、6本書沿街兜售。

她說一本賣300元,我翻了幾頁,跟她說;

「我年紀大了,不喜歡看書」!

「那,小孩可以看看阿!」。

「小孩習慣看電腦、手機的文章,他們也不看紙本的書。」我的右手瞬間從口袋裡掏出200元給她,她卻驚愣無言以對。

「小意思,不用客氣」,她才點了頭,又快步拼經濟去了。

ADDY5168
圖片取自:(FB 陳建仁 Chen Chien-Jen

踏上腳踏車,我騎沒多遠,望見前面車潮人潮蜂湧的十字路口,有位中年婦人,驚險穿梭在車隊中叫賣玉蘭花,真叫人為她一把冷汗。

回家的路上,走進一家便利商店,買了一瓶飲料,走廊上的位子快坐滿了,只得找個靠牆角的椅位坐下休息。一片嬉笑聲中,我清楚聽見鄰桌幾位客人,他們相談甚歡,這群朋友是在討論出國旅遊的計畫。

一樣的街道,不一樣的場景,不同的命運際遇。社會貧富差距越拉越大,但「貧者也不用怨懟、羨慕富有;富者宜多發善心,助人為快樂之本。」我心裡喃喃自語著。

喜見近年公益慈善團體事業日益蓬勃發展,尤其是社會有志之士,捐贈財產,扶助貧困、鰥寡孤獨廢疾者,漸漸蔚為社會風氣,吾人樂見此風氣能日漸茁壯。

南投埔里陳綢阿嬤畢生行善,以大愛扶弱護幼,堪稱人間菩薩,她的大愛將長存人間,及臺東陳樹菊女士以收入微薄,卻省吃儉用,捐款助人的善舉家戶喻曉,均堪為社會典範。

發揮人溺己溺,人飢己飢的慈悲喜捨精神,允宜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扎根做起。從小灌輸博愛、慈悲的美德,助人為快樂之本的倫理觀,吾人的社會慈善事業,可不要全依賴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