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Dr. Phoebe
開了這個粉絲專頁這些年來,最常被問到的問題之一就是「如何在美國找醫生,」不管臨時牙痛需要牙醫的,還是估狗美國牙醫搜尋不小心連到我的老闆爛事的,讓我覺得早知道就成立一個美國找醫生仲介網,趁機收點卡咪訊,說不定賺得比我現在還多(大誤)。總之,在人生地不熟的美國,不管是看牙看頭看腳,到底該如何下手?如何能找到對的醫師?我決定把個人所知集結成一篇文章來分享給各位。
- 了解自己的保險
美國的保險分好幾種,從HMO到PPO,從Copay到Deductible,我知道很容易令人霧煞煞(光是保險,資訊龐大複雜到我可以寫另外一篇,有興趣的請敲碗),但基本上來說,在找醫生之前,最好先確認你的保險是哪一種,有包哪些項目,又必須自費哪些項目。很多人在沒有搞清楚狀況的時候就先行預約,看了醫師之後才發現是Out of Network,很容易無意間就惹出一大筆醫藥費。除此之外,美國醫師、牙醫、藥科、眼科完全都是不同的保險,是完全分開來的。
不確定的話,可以直接打給保險公司詢問你看醫師時自己個人負擔的費用是多少?一般來說,看醫生時In Network通常會是最便宜的狀態。有需要的話也可以請保險公司開給你一串專科醫師的名單,你自己再慢慢以區域篩選。
以下是幾個和保險公司溝通的對話參考:
- What procedure does my plan cover?
中譯:請問我保險包甚麼項目?
- Does this plan cover(輸入你想要看的科別)? How much will I have to pay if I see a (輸入科別) specialist who is out-of-network?
中譯:請問保險是否有包含專科醫師的問診?如果看Out of Network的醫師的話,我需要付費多少?
- Can I have a copy of your in network doctors? and can you please email them to me?
中譯:可不可以給我所有在(你所住的州或城市)的In Network醫師,並寄email給我?
- 家庭醫師和專科醫師的差別,普通牙科和專科牙醫的差別
美國一般感冒打噴嚏不太會看醫師,除非身體遇到特殊的疾病,非不得已才會(畢竟醫藥費不是普通的貴)。如果不確定自己的症狀是哪裡的問題,可以先從家庭醫師Family Medicine看起。如果很清楚知道自己是婦產心臟還是耳鼻喉,在保險允許的狀態下也可以直接掛專科醫師,但某些保險會要求你先看家庭醫師再轉診。牙醫方面則大部分的時候都是從一般牙醫General Dentist開始看,有特別或病人太難搞的狀況,才會轉(踢)給專科牙醫。同樣手術一般醫師和專科醫師的收費也有差別,畢竟專科醫師的受訓時間較長,對於這項科別也更加精鑽。
- 醫療團隊的縮寫很重要,從MD到OD到DDS讓你一次看懂
平平都是穿白袍或是手術服,到底如何知道醫師的背景呢?美國對於Dr. 這個尊稱適用於許多不同的稱謂,包括博士、醫師、牙醫、等等,但其實在名字後面的稱謂,會告訴你他的頭銜。以下是你可能會看到的幾個稱謂:
- MD= Doctor of Medicine,最普遍也最容易見到的醫師,基本上就是一般美國醫學院畢業國考後訓練出來,大部分的專科醫師都會有這個抬頭。
- DO= Doctor of Osteopathic Medicine,這類型也是醫師,但訓練跟MD稍有不同,有不同的國考和住院醫師訓練。和MD相比之下比較沒有那麼競爭,有很大一部分的家庭醫師都是DO。
- DDS/DMD=Doctor of Dental Surgery/Doctor of Dental Medicine,兩者都是牙醫,考一樣的國考做一樣的訓練,只是某些學校會發DDS某些學校是DMD,完全沒有差別。
- NP=最高階護理師,能開藥且在某些地方能獨當一面,不需要醫師在場獨立作業。我就曾經在不孕科看診時,從頭到尾的超音波都是由NP照,而醫師最終只做植入手術那一步。
- 鑑定醫師的資格和受訓背景
我承認因為和C兩個人在這一行,不管是找哪種科別的醫師,都會先看這個醫師的資歷和背景。現在估狗如此發達,其實都躲不掉(打這篇的同時還順便估狗了我自己,的確把我哪年畢業哪個學校全都誠實以告)。如果你在意醫師的訓練,其中看幾個面向:
- 醫師的行醫時間:你通常會看到某某醫師某年畢業於某個醫學院,告訴你行醫時間有多長。雖說一名醫師的養成非常漫長,但美國醫師圈裏面不成文的規定是,行醫的前五年你都在犯一些阿呆的錯誤,五年後才開始比較拿翹,這點拿來給各位參考。
- 住院醫師訓練:如果是一般牙醫則省略這塊。但假如你今天找專科醫師,偏偏行醫時間在五年以下(我指的是不包含訓練的時間),那麼我會看他的住院醫師訓練在哪裡,是不是擁有好醫療訓練的醫院。
- 醫學院畢業:雖說醫學院畢業是這三點裡面最不重要的事情(誠實),但如果同樣是 Lee,畢業於品牌優良的學校,絕對易被青睞。
- 找醫師第一首選:熟人介紹
我發現最令人放心的醫病關係,往往都來自於熟人介紹。一方面你哥哥姊姊朋友伴侶看完之後如果有醫好或是技術了得有好結果,通常就成為最好的活招牌。我個人通常最常使用的方法,也是透過熟稔的朋友介紹,比如我的婦產科醫師、不孕症醫師、內科醫師等等全都從熟人介紹來(但因為職業病的關係,介紹後我還是會上網對他們身家調查,之後才預約XD)。
- 找醫師其次考慮:網路評價須知
如果人生地不熟,想知道醫師更多的事情,許多人則會轉往評價網站,舉凡Health Grades、Yelp、Vitals、RateMDs等等,都是許多不同的平台。但在使用的時候要有以下幾個心理準備:
- 付費的診所在這些平台上會更容易被看到,甚至有些時候可以幫忙經營,將所有的負評都移除。
- 大部分的時候,病人有好的經歷不會特別去留言,反倒有出一點差錯就很容易去留言洩憤(比如前台錢算錯、帳單給錯、或是其他和醫師不相干的問題)
- 如果看到負面評價,別馬上轉台,很多時候有文化差異在,比如我就看過一個診所醫師沒問題,但許多留言都在抱怨前台不會講英文,態度很差,但事實上前台經理是個嗓門很大的台灣大媽,非常會用中文招呼人,但說英文有嚴重的腔調,就這樣被留負面評價。
- 真正的醫術很多時候病人不見得知曉,而負面評價則以洩憤居多,因此如果遇到非常情緒化的字眼,請切記,病人最終對專業知識並不知曉,他不開心不見得代表這位醫師就是位壞醫師(延伸閱讀:醫療專業變為服務業)
- 想找會說中文的醫師?
基本上,美國一線大城市的華人區都會有講中文的醫師。很多時候網路上醫師顯示說中文,很可能只是個ABC會說基本的「逆豪,窩的名茲施Dr. Joe Lee」(沒打錯字是他們就真的這樣發音),要他跟你解釋醫療症狀可能還要用谷哥翻譯這樣。想看一個診所的主要病患是否是中文顧客,有幾個指標:
- 毫無裝潢可言,一踏進去很多時候會充滿濃濃的年代感,老舊的壁紙和斑駁的牆壁是必要
- 前台或助理或經理或診所員工裡面至少會有一個有結屎臉,還很有可能會吼你
- 喜歡收現金勝於一切
- 自費價格就是比其他裝潢精美還有精緻落地窗講話輕聲細語的白人診所便宜的多
- 病人的權益別讓步
之前在和美國人打交道:說話爭取的藝術一文之中說到,美國很多時候自己的權益要靠自己爭取,在看醫生的時候也一樣。以下是我覺得千萬別覺得不好意思或覺得該讓步的地方:
- 要求診所給予清楚明瞭的明細、帳單和款項。
- 你有權利要求診所向你解釋你所需要做的每一項檢查。
- 你有權利去看另外一位醫師,拿所謂的Second Opinion:很多時候如果對於這位醫師的診斷不放心,建議找另外一位醫師確認病情。
- 你有權利更換醫師:不用不好意思也不要覺得難為情,有的時候因為不同的原因而必須離開某位醫師,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最後,祝福各位在美國都能順利找到好醫師。
延伸閱讀:美國牙醫賺很大?、我的心機老闆、我的小胖老闆、我的媽寶老闆、我的拉拉鍊老闆、我的色胚老闆、我的芭樂老闆、美國人的美國時間、網路就醫讓她失去孩子、十大奧客病患生死鬥、新冠底下的醫療趨勢、菜鳥新移民vs.歸國留學生、如何融入美國的聊天文化、美國的醫師娘(上)、美國的醫師娘(下)、ABC vs 小留學生 )
Dr. Phoebe的臉書、更多Dr. Phoebe的文章、關注Dr. Phoebe的哀居
更多美國旅行資訊請看<在地人玩美西>,更多美國文化分析請看<美國女子學>和<美國人的真正生活>!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