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法蘭瓷編譯

「有土斯有財」一直是大多數中國人堅信的原則,為了一圓買房夢,就算是勒緊褲帶也要堅持下去。事實上,這種觀念在美國也是如此,特別是近幾十年來,擁有房屋一直被視為「美國夢」的標誌和重要的人生里程碑,是建立世代財富傳承的一種方式。然而,隨著房價持續攀升,對於許多千禧一代而言,置業已是遙不可及的目標。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數據,截至2018年底,年齡在35歲以下的千禧一代中只有約三分之一擁有房屋。這個數字比嬰兒潮一代低8至9個百分點,而X一代的房屋擁有率在25至34歲之間。購屋仍舊是人生幸福的關鍵嗎?亦或其實是生活重大壓力的源頭?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社會學家Christine Carter表示,擁有家園可以為人類提供穩定感和社區進化的需求 ; 在財務上有足夠能力提供家人住房是一種「獨立的行為」。人們從選購房屋的過程中獲得了很多喜悅和自豪,但是這種喜悅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減弱。

不過另一項研究表明,若就幸福感而言,擁有房屋並不比租房來得好。2011年針對俄亥俄州約600名婦女的研究發現,房東並不比房客更快樂,實際上,房東「從房屋和家中遭受的痛苦要大了許多」。主要原因是房東沒辦法花太多時間在休閒活動上。另一項追蹤3,000多名德國成年人的研究發現,人們在擁有新房的頭五年中滿意度顯著提高,但是對自己的整體生活並沒有比較快樂。

ZDEB22

此外,房屋可能會成為一種行動上的束縛,例如,會侷限工作區域在住家附近。擁有一間房子也可能非常昂貴且費時,除了首付和抵押貸款的費用外,還包括一些隱藏成本,例如維修費,因此屋主可能擁有更少的時間和金錢去度假、娛樂或外出就餐 房屋所有權通常意味著放棄其他財務或物質上的選擇權。

購屋無法使一個人感到更快樂有一個重要原因,購屋初期會經歷到一段短暫的積極情緒,但最終仍會逐漸回到生活基本面。另一方面,購屋者往往很難適應財務上的壓力,Carter說 :「如果這意味著你必須花更長的時間工作、減少與朋友和家人的相處時間,那麼購屋將帶出消極的生活感受。」

Reference

The psychology of buying a house: Is it a key to happiness or just a source of st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