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劉永健
自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以後,自2019年起更是開始實施所謂108課程綱要,而自發、互動、共好為其基本理念,但若由哲學思辨的方向來思考108課綱的基本理念,會發現不論是中國哲學史或是西洋哲學史,所謂的自發、互動、共好不過只是儒家性善論的變形,其中仍有許多可以討論的空間,我國中小學實不應該人云亦云,奉此為圭臬,茲說明如下:
首先我們先思考「人」做為社會的一份子,是否真的可以達到自發以及互動?行為主義告訴我們人是趨善避惡的,因此需要各種增強與懲罰,這些懲罰可能是法律或輿論,而增強則是各種獎勵措施;荀子更是在勸學篇中提到: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這些都告訴我們所謂的自發是無法靠自己而達到的,必須時刻有外力的提醒才能達到社會所意欲的行為。西方更是以原罪概念作為哲學二元論的起點,所謂的自發在實質上是無法達成的。而所謂的互動更只是傳統父權主義價值觀的產物,莊子曾說: 「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在老莊思想中,所謂的互動並非絕對必要,更多的是嚮往帝力與我何有哉的超然與自在,而西方社會學家中更是直指互動之間存在著複雜的權力關係,不是只像我國教育部所說的:互動就是學習跟自己不一樣的人溝通合作,創造更多可能。
圖片取自:(教育部 )
揆諸各國際組織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歐盟等對於下一個世紀的教育目標均比我國提出的要更為實際,如SDGs第四項僅要求能做到提供優質教育,歐盟則是希望提高識字率,相較與我國的教育理念均清楚許多。
而我國中小學教育,在108課綱的浪潮下,這幾年開辦了相當多的研習,每年的課程計畫更是已經成為教務處的惡夢,為了符應課程計畫,各縣市倒是自發的提出各種表件,如教案、學習單、試題分析,各校更是將所謂的課程計畫掛在學校網頁,不過如果仔細檢視,會發現這些計畫依舊錯誤百出,不但沒有達到所謂的教育目標,有些更是反教育,與所謂的自發互動共好沒有直接相關,僅是將原本依法須融入教學的議題融入,如環境教育、家庭教育等。因此拜託教育主管機關,立即停止這樣畫大餅的教育改革,如果我們真的需要由上而下的教育政策指導,也請明確指出未來實際可行的教育願景,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而不只是菁英階層想像中的教育圖像。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