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Time-out (計時暫停)、獎勵、喪失特權…等,如果已經嘗試了所有經典策略來讓孩子守規矩,但孩子仍然不願遵守紀律,相信父母們一定會感到無奈、挫折及生氣。事實上,許多父母可能就是因為不經意地犯了下列10個常見的育兒錯誤才會導致成效不彰,如果能夠避開這些錯誤,保證孩子們一定會表現得越來越好。
1.當眾罵小孩
父母應該處理立即性的危險行為,像是孩子跑到街上或是搶另一個小孩的鞦韆。但育兒專家Erica Reischer 博士建議,父母應避免在其他人面前管教孩子,最好是找個私密不被打擾的地點,或是簡單告訴孩子回到家後會來處理這事。因為當父母在外人面前指責小孩時,孩子的焦點不會是專注聆聽父母正指教的內容,而是留意旁邊的人到底聽到了多少。
2.指示不清楚
孩子可能無法真正理解父母的要求,因此應該要盡可能具體。告訴孩子應該要做什麼 (例如“進來後把夾克掛在衣架上”),而不是不該做什麼(例如“不要把東西扔在地板上”)。指責也是如此,與其說“不要打人”,不如告訴孩子:「我們不打人。如果你生氣了,可以打枕頭,因為我們的手是用來擁抱或輕觸家人朋友的。」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3.用賄賂方式來快速獲得想要的結果
有些父母可能為了避免孩子在賣場胡鬧,所以想要買枝棒棒糖來讓他安靜下來。這種賄賂策略可能會立刻奏效,但只是暫時的,因為孩子很容易會舊計重施,每次想要某樣東西時就用胡鬧的方式來取得。
4.忽視孩子飢餓的狀況
我們不能指望孩子在肚子空空的時候處於最佳狀態,因為飢餓會使人難以集中注意力,並且可能導致不良行為更加嚴重。孩子需要先吃飽,然後才能仔細聽清楚父母的要求,這就是Reischer博士所謂的“佔位”理論 : 父母立即說明孩子做錯了什麼 (“我看到你將弟弟手中的玩具搶走了”),並承諾稍晚會重新來審視這個問題 (“你餓了對不對? 我們現在吃些點心,吃完再來處理這件事”)。這種延遲管教方法也適用於孩子們感到困倦或父母感到困倦的時候,畢竟當一個人累了或餓了的時候,將更有可能不耐煩。
Reference:
10 Biggest Discipline Mistakes You’re Probably Making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