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嘉伶
「壹傳媒的紙媒要收了?」類似傳言近來炒得沸沸揚揚,黎智英的台港媒體霸業能否跨越數位浪潮下的衝擊? 即使收掉紙媒、轉型數位化,就能解決所有問題嗎?
6月股東會旺季,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在股東會上大罵勞團「垃圾走狗」,台灣《蘋果日報》的攝影記者脖子上掛著攝影機,一手拿著相機,另一手騰出來打開筆記型電腦上傳剛剛拍攝到的影片,到了傍晚他終於有時間喘口氣,算了一下剛剛發的稿件,總共發了13則即時新聞。
同一時間在台灣《蘋果日報》的總部,社長陳裕鑫所帶領的團隊,正在如火如荼衝刺即時新聞的數量,系統顯示郭台銘的13則即時新聞在網路上的點閱率相當不錯;但另一頭在《蘋果日報》紙媒編輯會議上,總編輯馬維敏卻顯得有點頭痛,畢竟點選率高表示有人關心,在紙媒上也一定得刊登;但新聞角度全部都在即時新聞上曝光了,那紙媒該呈現什麼樣的角度呢?
集團獲利衰退三成
紙媒業績慘 數位事業勁揚
這樣的情況在這一年愈來愈嚴重,某日平面媒體行政總裁兼香港《蘋果日報》社長葉一堅,在「鋤報會」會議上更直言,未來「壹傳媒」將改名為「Next Digital」,壹傳媒發展數位媒體已不可擋,未來甚至也可能全面放棄紙媒。
不過,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在7月1日出席香港「七一大遊行」時,有記者問他,壹傳媒是否會收掉紙媒,全面發展數位媒體?黎智英表示,會多做數位內容,但不會放棄報紙,希望大家「別亂講啊!」
儘管如此,壹傳媒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宣布旗下香港《忽然一周》停刊,近百名採編人員都被遣散,香港《壹週刊》也宣布自願離職計畫,管理層短期內削減編輯部一半人手。
其實,香港人早就預料到了這樣的結果;早在去年黎智英返港,全程參與香港學運之後,香港人就知道「北京是不會讓黎智英繼續做媒體了。」果然,在之後香港《壹週刊》、《蘋果日報》就被大量抽廣告,虧損自然快速擴大,最終當然會面對裁員收刊的問題了。
市場則解讀,黎智英深知數位化趨勢,近年來也已大力投入,面對紙媒衰退,做事一向「精打細算」的他,收掉紙媒可能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
紙媒記者一兼二顧
數位媒體才賺錢
從財務數字來看,今年對於壹傳媒來說是關鍵的一年,根據去年(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底)財報顯示,壹傳媒集團總營收降至25.26億港元,年減9.5%,獲利下滑至1.64億港元,衰退幅度達到32%;但數位事業則是在年度財報中首度轉虧為盈,營收6.47億港元,增幅達到77%,獲利為3740萬港元,年成長率更高達311%。
就個別事業來觀察,香港《蘋果日報》營收年減24.6%,香港《壹週刊》營收年減18.5%,台灣《蘋果日報》營收年減18.3%,台灣《壹週刊》營收年減17.9%,在紙媒的部分,可說是全面業績下滑。
正因為壹傳媒在紙媒領域是龍頭指標,足以顯示在台灣的任何一家紙媒公司同樣面臨嚴峻的挑戰,而其數位事業去年首度轉獲利,便成為壹傳媒將放棄紙媒傳聞的重要依據。
只不過,在壹傳媒獲利交叉黃金線的背後,還是靠著紙媒既有的記者在負責供應稿件,紙媒的廣告業績仍占業績大宗。《壹週刊》不願具名的主管表示,雖然不會這麼快放棄紙媒,但可以預見的是,未來記者必須要能同時滿足紙媒,以及網站即時新聞的供應量。
市場人士認為,壹傳媒的數位事業能有如此可觀的獲利,很大的關鍵在於提供內容的人力成本仍由紙媒負擔,「這塊最大成本如果算進去,數位媒體還能不能賺這麼多,外界其實很存疑。」
面對完全丕變的市場競爭,過去在紙媒稱霸的壹傳媒,在數位網站的競爭可說是更加嚴峻,如以 Alexa 網站排名來看,7月17日顯示與新聞網站相關的,《ETToday》為第4名,《聯合新聞網》為第11名、《中時電子報》則為第12名,《蘋果日報》台灣網站排名為第19名,《壹週刊》則為第92名。以流量排名而言,可說都是《蘋果日報》的勁敵。
轉型數位 未必保證勝出
新聞網競爭更加嚴峻
更不用說,包括內容農場或者是企業自媒體也利用聳動的標題或者是置入性行銷,來吸引消費者的眼球,甚至全球最大社群媒體臉書也推出全新的服務「即時新聞」Instant Articles,與《紐約時報》、國家地理頻道、BuzzFeed、NBC等新聞業者合作,進軍新聞市場,這些對壹傳媒都是嚴苛的挑戰。
更可怕的是,現在人手一支手機,手機就是一個最快速最即時的媒體,而當手機大廠蘋果也跳下來搶媒體生意,Apple News主打個人化新聞閱讀體驗,並讓專業團隊為讀者挑選新聞。
媒體大亨梅鐸在網路時代下了一個注解:大不一定勝小,但快一定能制慢。對於記者來說,快速的網路就是改變整個媒體生態最大的推手,有了快速的網路,人人都可以經營自己的自媒體,新聞資訊快速流竄在各網路平台,過去握有發言權的媒體人,已躲不掉這場革命!但未來要如何勝出仍在摸索,壹傳媒在台港的媒體霸業又該如何轉型,外界都很關注。
本圖/文由「財訊」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黎智英台港媒體霸業的下一步 紙媒業績全數下滑 數位媒體會是下個救世主?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