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圖/文:韓秀娟

還記得成龍主演的電影《天降雄師》嗎?劇情中羅馬軍隊與西域各族共建的一座城池作為一個符號,前前後後被賦予了某種特殊意義。這座城池的名稱叫做——驪靬。

電影用主旋律的價值觀虛構了一個想像空間,而其靈感又源於歷史及關於歷史的猜想:西元前53年,古羅馬軍隊入侵安息帝國,在卡爾萊戰役中幾乎全軍覆沒,僅有6000士兵突出重圍,神秘地消失在亞美尼亞草原。18年後,在西漢王朝的版圖上,為古羅馬戰俘而設的驪靬縣誕生。(有關歷史的敘述據在地景區導覽文字整理)。幾經沉浮,究竟這一地區居住的人們是否為古羅馬軍團的後裔,至今仍存爭議。拋開重構的電影時空和歷史時空,讓我們走近當下的真實時空吧。
在中國甘肅永昌縣城(現為金昌市管轄)西南10公里處的一個小村莊(者來寨),一段土夯的殘垣拉開了我的驪靬之旅。

遠離市區,者來寨的空氣清新,藍天白雲相媚好。與當今中國的許多村莊一樣,青壯年人都已去城市尋求更好的教育和生計,只有年長的人在留守。一位老阿媽像在準備食材,另一位則出門踱踱步、曬曬太陽,她的樣貌,與普通漢族人相比,還真有點不一樣。老阿媽們對遊客和考察者之類早已司空見慣,一點不會回避我的相機鏡頭。若能再訪,很想把圖照洗印後送給她們。



再往前走,約在村莊的中心位置,旅遊導覽牌出現,這裡才是驪靬遺址,原來我前面是去村莊采風了。

用鐵鍊圍起來的是一段古城牆。20世紀70年代,古城牆周長約500米,高度約5至6米,城牆上寬2米。(據景區導覽文字)。遙想千年前,這裡是一座怎樣的城,城裡的居民是何種穿戴、講何種語言、吃何種食物……如今,只剩一段斷壁殘垣,野草萋萋,供人遐思。

不遠處,可見一個亭,名「驪靬亭」,9年前為紀念羅馬軍團東歸而建(據碑文)。等待跟團的遊客都賞景離去,端起相機,正巧,太陽就在亭頂上。

行走在者來寨,空氣中會時時傳來嫋嫋佛音,追隨這聲音走去,一片復古的建築群出現,問問在地人,說是新建的驪靬古城(為發展旅遊業),而城內是一座寺廟,名「金山寺」,佛音便源自這裡。

我本身對新修「古建」興趣不大,並未花過多時間去賞鑒寺廟,只是在四周的城牆上走一圈,流覽大概。更重要的是,站在高處遠眺:一側,寸草不生的遠山層巒,陰影流動;中間是片草原,布著一些大大小小的蒙古包;者來寨已荒廢的民宅的殘牆還在這裡延續;近處綠樹的樹齡,尚小。


這裡真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在新修古城的另一側,卻是一片綠茫茫,山綠、坡也綠,儼然一派天然草場的景象,我也恍然間有了種馬背上的感覺。難怪千年前的設縣建城,會選擇在這裡了。此次驪靬之旅結束之前,我拍攝了如下這張圖,雲層多了起來,天要陰了。

真是難以想像,前一秒,遠處還是一片荒山,而一轉身,即是草原,居然是如此的天造地設!

在告別驪靬返回蘭州的路上,耳邊反復迴響著毛阿敏那首如泣如訴的歌曲:

「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錚鳴,眼前飛揚著一個個鮮活的面容;

湮沒了黃塵古道,荒蕪了烽火邊城,歲月啊,你帶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興亡誰人定啊,盛衰豈無憑啊,一頁風雲散啊,變幻了時空;

聚散皆是緣啊,離合總關情啊,擔當生前事啊,何計身後評;

長江有意化作淚,長江有情起歌聲,歷史的天空閃爍幾顆星,人間一股英雄氣在馳騁縱橫。」(電視劇《三國演義》片尾曲,作詞:王健)

驪靬,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