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圖文/劉超
春節是中國人最看重的節日,年夜飯更是千萬家庭一年之中最隆重、最花心思的一頓飯。年夜飯沒有統一的標準,每個地區的差異很大。不過北方的年夜飯總是有餃子的身影。作為一個地道的北方人,我對於年夜飯的記憶,只有兩個字:餃子。
餃子,又名"餃餌"、"扁食’,有水餃、蒸餃、煎餃等分類,是中國古老傳統的麵食之一,相傳是東漢南陽醫聖張仲景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從民俗學的角度考察,除夕夜吃餃子的原因是“餃子”又名“交子”或者“嬌耳”,有新舊交替之意,也有秉承上蒼之意。過春節吃餃子是人們辭舊迎新之際祈願的特有方式。另外餃子形狀像元寶,包餃子意味著包住福運。
餃子在我們家並不是隨時都可以吃到的食物,只有在家人生日或是重要節日的當天才會吃餃子。萬千種飯食,我爸只鍾情餃子,尤其是我媽包的餃子。記得小時候,我還沒有培養起對餃子的熱愛,在吃餃子時往往鬱鬱寡歡,我爸就會抿一小口酒,眯著眼對我說:“舒服不過倒著,好吃不過餃子。"
除夕夜,比起吃餃子,包餃子是更為重要的環節。洗菜、拌餡、和麵、擀皮兒、包餃子、煮餃子,所有家庭成員都有分工。一家人團簇在狹小的廚房,一邊幹活一邊聊天。講講自己在學校的趣事、談談對於新一年的打算、說說各自遇到的難事。彷佛一年的時光就在這包餃子的過程中慢慢稀釋,遭受的委屈和體會到的快樂在相互談心的過程中沉澱成生活的紋理。
可能是離家太久,如今對於這樣的家庭集體活動,會有暗暗的一種期待。除夕夜裏,窗外雪落無聲,屋內燈光暖人,鍋裏熱氣騰騰。所有的想念和希冀都包進了薄薄的餃子皮裏。
在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有無數為了家人能夠過上殷實生活而遠離家鄉、獨自在外打拼的人們。或許除夕夜的那一頓餃子就是我們這些離家千裏的遊子心上的軟肋。不管在外有多苦、有多難、只要在年三十兒這天回到故土,吃上一頓媽媽包的餃子,就又變成了一個戰士,一個守護家人幸福生活的戰士。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