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一嘉

10月台灣電影圈有甚麼令人興奮的消息呢?10月27日,國內首檔電影製作公司:影一製作所(8458)正式登錄興櫃,參考股價每股17元,當天交易開市之初股價即跳升到29.47元,盤中甚至碰觸32.6元左右,亮眼股價表現其實不出意料之外。影一製作所是由能率集團、富邦金控與電影製片人李烈合資成立,目前資本額1.9億元,其中,能率集團持股約47%,富邦金持股約41%,董事長由能率集團董俊仁接任,總經理為製片人李烈,自結前9月營收約2342萬元,稅後淨損1802萬元,每股虧損0.95元。

每一家未上市走向上市上櫃的公司,最大經營考驗莫過於「財務透明」,這一點一直是台灣文創產業的弱點。撇開會計項目、財務報表的編製專業能力不談,最重要的營收來源、財務盈虧都必須搬上檯面受公眾檢視。上市櫃公司經營者不但要向董事會負責,更要向廣大股東們負責,對於台灣的電影製作公司來說如何穩定營收盈餘來源,將是一大挑戰!

拍電影一向都是一場龐大資金賭注,少則兩千萬元、多則如電影《賽德克‧巴萊》的七億新台幣製作成本,製作公司先不談賺錢,就談成本該如何回收都是嚴格挑戰,製作成本兩千萬元的電影,少說全台票房要超過四千萬元才有機會損益兩平。就影一製作所來說,製片業務占總營收比重約79.24%,經紀業務占15.69%,電視版權、影音光碟占營收5.1%。顯見銷售電影的票房收入,還是主要營收。在中國電影業也是相類似比重,票房收入都高達公司營收80%左右。因此,只要哪一部作品拍瞎了,不受電影觀眾市場青睞,票房一慘淡公司股價恐怕就有極大波動。

反觀美國市場的電影公司,依靠電影票房收入比重都已降至40%以下,超過60%營收來自於電影周邊業務,例如DVD銷售、授權商品製作、電視播映授權、藝人經紀…等。這些周邊業務經營,才是可長可久的,一部2008年的電影《鋼鐵人》至今依然陸續有授權玩具出品,並且激勵全球第二大玩具廠商Hasbro Inc.股價上漲。於是,在在考驗電影公司內外行銷人員是否有能力開發授權商品贏得影迷掏腰包購買?台灣智慧財產權的保護是否妥善得宜?倘若周邊授權商品不多,又是否能捧紅電影中的明星演員,靠他/她接獲廣告代言、商演活動出席…等,透過經紀合約從明星演員身上爭取收入也是一種投資回收策略。因此,雖然恭喜台灣正式出現上市櫃交易的電影製作公司,但未來如何改變營收結構、穩定營收盈餘來源,將是經營者的重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