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草根影響力新視野╱記者林旻柔】

網購超夯,此模式目前已勝過實體店面,成為主要的消費管道了;正因如此,也引起各方競相爭取這一塊市場大餅。過去,網購可說是電商業者的專屬經營版塊,但在交易方面,因涉及電子支付的業務利潤,也讓銀行業者開始搶攻此波商機。

今年1月份,銀行公會召開理監事會議時,即討論通過銀行信用卡收單業務,將個人戶納入為特約商店,未來若獲金管會首肯通過,個人的網路賣家將可直接與銀行合作,提供網購刷卡服務。如此一來,銀行業者將與電商業者拉近競爭的距離,如果金融業者能夠爭取更多的合作特約商店,將能賺取更多的手續費,以增加營運利潤。銀行公會表示,將提供相關審核機制,若個人戶首次請款金額超過10萬元,銀行需在3個月內親自實地查核。

此外,目前銀行公會與財金公司等相關單位,亦就電子機付機構連結銀行帳戶擬訂相關辦法,未來消費者將可直接連結銀行帳戶進行網購。若法案通過,民眾網購的支付款項管道將更為多元,可選擇直接從銀行帳戶進行扣款,最快今年第2季上路。目前國內僅有PChome與銀行合作,透過票交所的電子化授權系統綁訂銀行帳戶進行扣款。據悉,未來歐付寶、智付寶、樂點等3大業者也將搶進此塊商機,不過,此3大業者是以《電子支付管理條例》為法律依據,民眾進行網購,將連結銀行帳戶扣款,但有低風險單筆5萬元、1日10萬元、每月20萬元的限額。

值得注意的是,因為自銀行扣款的經營模式,客戶需為「實名制」,因此,電子支付機構要爭取此塊商機恐怕沒那麼快,因業者需與銀行、商店進行系統介接,且亦必須協助客戶轉為實名制,因此恐怕尚需數個月才可能真正上路。另一方面,即使銀行業者憂心電商搶走網購的大餅,因此研擬爭取開放個人戶為合作對象,但因為一人商店不容易查核且風險過高,因此,倘若金管會通過相關法案,銀行業者也會評估承作可行性。但不論如何,此波金融業者與電商業者的大戰,未來最大的受益者應該是消費者了。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