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BDD

家庭暴力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在你我身邊,前陣子家暴話題不停躍上新聞版面,家暴案件不時在上演。烏日林新醫院身心內科主任黃于誠表示,根據統計,台灣家暴通報率低於5%,在醫院診療過程中,接觸過許多家暴受害個案,不少當事人抱持著家醜不外揚的心態,大部分多會選擇隱忍,等到開始尋求外在協助時,通常已被家暴多年;即使周遭的親朋好友早有察覺,大多也認為夫妻床頭吵、床尾和,常勸受害人為了家中兒女、經濟來源著想,不如退一步海闊天空。可是這樣的情況下,卻面臨愈演愈烈的長期家暴傷害。
子女也背上一輩子的家暴陰影
長期家庭暴力,不只造成身體傷痕累累,更是心理上的折磨,造成心靈嚴重受創的案例不在少數。黃于誠主任指出,許多受害人會開始失去自信,沒有安全感,休閒娛樂及社交生活減少,出現失眠、焦慮,甚至憂鬱症狀。在這樣的家庭環境成長的子女,不僅對於人格發展產生不良影響,更會造成一輩子的家暴陰影。
一開始不被制止就會接二連三的發生
黃于誠主任進一步剖析,從國內外的研究可發現,家暴是一種行為模式 ,一開始不被制止,就會接二連三的發生造成惡性循環,家暴發生的頻率也會越來越高,甚至一次比一次嚴重!施暴者不僅會一再重複家暴模式,還會合理化自己的行為,認為配偶不對在先。
黃于誠主任指出,有不少施暴者的心態是「我只是在用自己的方法教導另一半」,甚至有人會說「我只是太愛對方」,可見得施暴者會由初期的愧疚感,在反覆出現暴力行為後不再覺得自己有錯,逐漸形成習慣性家暴;施暴者或許有自己生活上的煩惱,但將自己的情緒轉嫁到旁人,其實是一種自私且不成熟的釋壓方式。
預防再犯是家暴防治最重要的工作
台灣在1999年開始實行家庭暴力防治法,輔導施暴者預防再犯,是家暴防治的重要工作;受害者千萬不要單獨面對,讓傷害影響更多人,撥打「113」婦幼保護專線,尋求社會資源協助,可減少悲劇發生。黃于誠主任表示,目前醫院的身心內科針對家暴案件中的施暴者、受害者,提供精神、心理、認知行為,以及評估是否有藥酒癮來進行輔導,幫助受害者走出家庭暴力的陰影,防止施暴者繼續家暴的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