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彥淳

長榮集團在張榮發過世後,大房因二房弟弟張國煒公開遺囑而決裂爭產,然而,長榮國際才是集團最重要的控股公司,未來誰能掌控這家公司,誰就是長榮集團領導人。

自2月22日起,取消『長榮集團總管理部』。」一紙公文,讓長榮集團兄弟鬩牆的戲碼再現高潮,烽火一路從總裁大位延燒到公司人事;隔天,長榮集團追加一份人事異動名單,將原本隸屬於總管處的人員,多數轉調至長榮國際,另原集團管理部副總裁林榮華「奉准辭職」、原集團次席副總裁謝志堅調任顧問等,人事命令公布日當天立即生效。

這份牽涉10多人的人事異動,完全打臉「張榮發遺囑」。原本張榮發不僅欽點四子張國煒為集團總裁,還要求老臣必須共同輔佐經營。如今沒有了總管理部,自然也沒有總裁一職,就連張榮發欽點的「顧命大臣們」,不是奉准請辭,就是轉調顧問。種種跡象顯示,大房長子張國華已經完全掌握局面,後張榮發時代的世代交替,已在一場比股權多少的鬥爭後,拉開新的序幕。

《財訊》提前披露:
張國煒非唯一接班人

早在一月底張榮發逝世後,本刊即獨家披露張國煒不是長榮集團的唯一接班人,張國華早就帶著三個孩子回到集團內上班,主導重要決策;即使張榮發的遺囑,言明要把全部的遺產都給張國煒,但由於張榮發生前早已將財產、股票分配過一次,手上持股所剩不多。大房三兄弟相加後的持股數,遠遠超過張國煒,就連張國煒未來能否留在他最喜歡的航空事業擔任一官半職,也勢必得和張國華等大房兄弟協商同意才行。

一位熟知內情的人士指出,當張榮發的遺囑爆光後,長榮老臣們當然對這些情況也是心知肚明,知道以後的老闆會是誰,所以遲遲不敢執行遺囑,更遑論公開推舉張國煒出任總裁。「這讓張國煒急了,認為老臣違背了父親的想法,情急之下竟對外公布遺囑內容,或許也是已經無計可施;殊不知道他這樣做,反而愈是刺激大房兄弟團結、加速反擊。」

據了解,張家人在張榮發過世後,已經召開過幾次家族會議,甚至傳出兄弟因為意見不合,在公司大吵的消息,幾乎每次會談的結果都是不歡而散,顯然彼此仍未達成共識。知情人士說,大房兄弟雖然早就想要調整總管理部,但原本並未急於在二月進行,畢竟父親才剛過世不久,一直到張國煒逕自公布遺囑,才逼得大房兄弟決定提早展開行動。

前一天張國煒才公告自己接任集團總裁,後一天大房就馬上宣布解散總管理部;大房以張國華為代表,首先從長榮國際公司下手,一出手就重挫張國煒。

家族會議爭不休
張國煒公布遺矚 引爆戰火

外界鮮少知道,長榮集團雖有長榮海運、長榮航空、長榮儲運、中再保等多家上市公司,但集團最重要的控股公司,其實是長榮國際。這家公司的股權皆為張家人所有,是集團海、空運事業的最上層的控股公司;然後,再由各公司交叉持股,因此誰能掌控長榮國際,便可以掌握長榮集團。

過去在張榮發時代,長榮國際的角色並不明顯,董事長張明哲是張國華的堂兄弟。一直以來,張榮發挾著大股東的身分,都是透過總管理部在操盤指揮,決策再向下至長榮海運或長榮航空等集團企業。

分析長榮國際的持股結構,大房張國華、張國明與張國政三兄弟,連同太太的持股各有18%,總計大房合作即可以掌握長榮國際54%股權,具有絕對主導權。因此,這次張國華不直接調整上市公司董監事,避免造成投資市場波動,而是率先從長榮國際下手,一來可以確保適法性,二來挾著過半股權的決策,可說是萬無一失。

這波大規模的人事調整,就是以長榮國際的名義發布,透過吸納總管理部人員,順勢裁撤掉總管理部,直接打醒張國煒的總裁夢。而這也同時顯示,大房兄弟已經有相當的共識,包括張榮發的二子張國明、三子張國政,都選擇力挺大哥張國華。

從股權的角度來看,長榮國際這家百分之百由張氏家族持有的公司,未來將會成為長榮集團最高的決策核心。「其實,就像是過去的總管理處之於張榮發總裁一樣,未來誰接長榮國際董事長,誰就是長榮集團的最高決策者,等同於過去張榮發的角色。」親近長榮的人士指出,接下來張國華是否會接下長榮國際董座?張國明、張國政的事業版圖該怎麼分配?都將是觀察長榮集團後續發展的重要指標。

掌握長榮國際才具實權
大房應不致逼離張國煒

尤其,近年來長榮第三代已陸續進入集團內工作,張國華的兩個兒子張聖恩、張聖卓曾到海運事業實習,現在每天到長榮總部上班,直接跟在張國華身邊。

張國明的兒子張聖皓也進入集團內,與張聖恩兩人都是張榮發兩大基金會──財團法人張榮基金會與財團法人張榮發慈善基金會的董事成員之一。

這兩個基金會共持有長榮國際近34%股權,其中張榮發基金會持股達28.86%,是單一最大股東,具有舉足輕重的角色;董事成員除了原本的董事長張榮發之外,其餘張家人就是張國煒、張聖恩與張聖皓。「如果大房三兄弟能一直合作,就能決定長榮集團內一切大小事;但以後的事情還很難說,未來誰能主導基金會,下一代的子女要如何安排分配,這都是家族還要花心思協調的事。」市場人士觀察。

至於痛失總裁大位的張國煒,則將面臨長榮航空的董座保衛戰。從長榮航空的股權來看,雖然張國煒個人持有的英屬維京群島商華光投資公司,仍持有航空11.45%股權,是第三大股東;但同為大股東者,還有長榮國際持股12.17%,以及由長榮國際控股的長榮海運持股16.31%,張國政、張國明個人持股也各有1.94%和1.24%。

就算張國煒可以加計張榮發與媽媽李玉美的持股共3.14%,掌握近15%長榮航空的持股,但這與大房可掌握近32%,還是有顯著的懸殊差距。

只不過,日前市場傳出,若是張國煒能把張榮發的遺產全數捐給基金會,可以保留在航空公司的地位。姑且不論這消息是否為屬實,卻已透露出一個現實──張國煒想要穩坐長榮航空董座,還是需要哥哥們的支持。

據指出,大房兄弟近來雖動作頻頻,卻不會對張國煒趕盡殺絕,只是希望他能有分寸;這顯見未來張家兄弟間分業共治,讓張國煒保有長榮航董座的位子, 並非不可能的事。

長榮集團過去在張榮發的強人領導下,嚴格說起來是「一人公司」,在早年的時空背景下,靠著創業者過人的氣魄與毅力,在全球市場打下一片江山、成為世界船王,無疑是台灣之光。

平心而論,張榮發雖然在最後的遺囑中,將所有的資產都給了張國煒,但張國煒仍難以改變大局,「張榮發並沒有虧待大房子女,做為一個父親的角色,其實很公平,他就是很傳統的老一輩企業家,希望子女都能和睦相處。」親近長榮的企業人士指出。

但隨著強人的離開,就像台塑集團等台灣各大家族企業集團的發展一樣,接下來勢必面臨到建立傳承制度的重大考驗。如何讓長榮集團回歸到公司治理,讓上市公司降低家族色彩,包括張國華在內的張家二代,正站在一個關鍵位置上。雖然調整期不免會有痛苦和紛擾,但張家兄弟如何有智慧地解決內部分歧,攜手將長榮集團推向百年企業,是所有投資人的共同期待。

本圖/文由「財訊」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長榮集團進入張國華主導時代 張國煒總裁夢碎 大房大團結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