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 鍾藝
很多家長都有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學校的經歷,一般來說,在剛開始的時候,家長會因為可以挪出更多的自由時間而感到輕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的學習問題、生活問題、情緒問題接踵而來,最後家長和孩子都被拖得筋疲力盡。
大眾普遍認為,在孩子年齡較小的時候就送去寄宿,是一個錯誤的選擇,帶給孩子的傷害遠遠大於家長的想像。但其實,每個家庭、每個孩子的情況不一樣,寄宿對不同孩子的影響可正可負,可大可小。與其盲目跟從大眾的聲音,家長不如結合自身情況,認真評估孩子是否適合寄宿,如要寄宿,做好充分的前期準備。
孩子的個性是家長評判是否要送孩子寄宿的一大因素。如果孩子本身比較外向、開朗、喜歡與人相處,那麼寄宿對於孩子來說就不困難。但如果孩子內向、不擅交際,寄宿這件事很有可能會成為孩子的情緒障礙,在讓自己不自在的環境裡,孩子也難以專心學習,最後情緒、成績雙失利。除了家長自己做評估外,也需要聽聽孩子的想法。被迫去寄宿的孩子,有可能產生「被拋棄感」,留下後患。
關於孩子寄宿前的準備,這是家長們比較容易遺漏的。對孩子來說,不論他的情況如何,開啟自己照顧自己的生活是一件充滿挑戰的事情。家長送孩子去寄宿不是將「包袱」甩給學校(一旦家長有類似的想法,那麼可以預見,孩子的寄宿生活會以失敗而告終),寄宿雖然可以讓家長少花一些時間來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但並不代表家長對孩子所花的心力會減少很多。那麼家長該做些什麼和孩子一起迎戰「寄宿」這個不小的挑戰呢?
首先,家長要提前培養起孩子獨立生活的技能,不能讓孩子在沒有「應戰能力」的時候匆忙「上戰場」。如果孩子從初中開始要寄宿,那麼家長在孩子五、六年級就需要讓他熟練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比如洗衣服、整理床鋪、自己料理膳食。
其次,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和自處的能力也必不可少,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兩種內化的能力決定了孩子能否順利度過寄宿時光。不難發現,很多孩子因為寄宿而帶來的問題,其根源都是因為孩子極度缺失上述兩種能力。孩子每天24小時和同學們在一起生活、學習,他該如何應對一些可能會發生的人際衝突?怎樣做可以更快的融入團體?面對不當誘惑該如何處理?學習和娛樂要怎麼平衡?這些問題,每一個都可以成一個小課題,這裡不多做贅述。總而言之,家長一定要有意識去提前培養孩子這兩種能力。
最後,和老師做好溝通,盡量讓老師對孩子多一些了解(比如孩子的健康狀況、性格特徵、生活習慣、父母情況等)。這樣做有兩個目的,其一,當孩子出現意外情況時,老師能更懂得如何處理。否則,在沒有任何背景信息的情況下,老師很難正確應對。其二,讓老師能更準確的向家長反饋孩子在校情況,對孩子認識越充分,老師的反饋就能越準確、全面。
寄宿不是小事,但也不需要家長「聞風喪膽」。認真評估、提早準備,不僅能讓家長和孩子一起跨過很多「寄宿的坑」,也能讓孩子切身體會到父母對自己的照顧和關愛,雖然物理上不能和父母朝夕相處,但是心理上不曾與父母分開。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