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李杰夫

“行”是粵語的方言,“逛”的意思,和台語中的趴趴走一樣。每到農曆新年,廣州人都會“行花街”,花街是一個小集市,只在過年前才開,各種花卉、年橘、桃花、精品玩具琳琅滿目。

為甚麼廣州甚至廣東地區有這個“行”花街的年俗呢?不知道從哪裏考究,我想應該是廣州又叫“花城”,一年四季都有花吧。過年了當然要在家裡擺上一顆桃花希望來年走個“桃花運”;在家裡放一盆年橘希望來年“大吉大利”;在家裡放些花卉希望來年“花開富貴”⋯⋯奶奶曾經告訴我,過年“行花街”並不是要買多少東西,是沾點花的瑞氣,去去晦氣,多“行”幾步“轉”個好運氣嘛。

所以財神爺裝扮賣風箏的商家肯定不能少,買個風箏,轉運轉運。從上高中開始,我們這群學生就會組團去花街租個店面,賣點風箏玩具什麼的,賺點過年零花錢。

上圖就是學生自己自制的廣州高中校徽,可以買一套也可以買單個,看到自己的母校執信中學,毫不猶豫掏錢買下。

賣花賣風車的小姑娘也要厚著臉皮,沒有搶眼的裝扮,怎麼在眾多賣家裏脫穎而出,賺得盤滿鉢滿呢?

來廣州逛花街,少不了的就是“西關”特色公雞欖!伯伯穿者公雞服吹著喇叭趴趴走,據說剛開始出現是叫飛機欖,因為以前廣州的房子都是兩三層的騎樓,樓上住戶聽到有飛機欖的叫賣聲,便把錢從樓下丟下去,橄欖則讓它們達“飛機”,從樓下拋到樓上接住,所以叫飛機欖。現在當然沒那麼麻煩,公雞欖賣的不是橄欖是表演,是老一輩廣州人的集體回憶。父親說以前是一分錢兩顆,現在是價格翻了一百倍。

過年市民都拖家帶口來“行”花街,街頭藝人當然使出渾身解數,來湊湊熱鬧。

回想起以前和小夥伴在花街賣風車,為了那一點點的零花錢從早喊到晚,年三十晚吃團年飯前一定要和爸媽一起去花街買花佈置奶奶家,多麼的單純和快樂。現在過年沒有以前那麼有年味,團年飯一般要去酒樓吃,人山人海,還要分兩輪,第一輪下午5點30到7點30,趕得不行。大人們都忙著發手機過年賀信都沒有功夫去逛花街。而外地人攤檔也搶占花街:國畫拍賣、賣毛絨玩具、賣泥人、賣吹糖⋯⋯廣州傳統的玩意似乎越來越少,國中生高中生也不再熱衷於想辦法弄來各種各樣的玩意賺零花錢,都是去批發市場弄來的款式一樣的風車。

但不管怎樣,廣州的傳統還是要堅持下去,大過年的轉個好運,來廣州“行”花街吧!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延伸閱讀:
跳動在味蕾上的興義
迷醉萬峰林
科隆狂歡節,德國人的雀躍季
沉醉,撫仙湖
帶你玩轉廣西黃姚古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