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 鍾藝

在很多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大人們常會有意無意的用「乖」來形容一個孩子的好壞。這孩子好乖,在學校聽老師的話,在家裡對聽父母的話。而這種對孩子的評價,真的好嗎?在這種評價體系裡,久而久之,孩子就會知道,自己表現的乖大人就會高興,自己依照大人的臉色行事,大人就會喜歡自己,誇自己懂事。

家長們都希望孩子能聽自己的話,遵循自己的意願過一生,但那些乖乖聽話循規蹈矩的孩子,為了得到家長的表揚,漸漸會將自己真正的感受壓抑,做出乖的模樣去討人喜歡。很多心理分析師通過實驗和調查得出這樣的結論:小時候表現越乖的孩子,長大後越有可能患有心理疾病。相反,小時候越自由、越叛逆的孩子,長大後心智越成熟。

乖,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說,是討好大人,忽視真實的自己。很多情況下,從小乖乖長大的孩子,在成年之後一般都會面臨「不懂拒絕」別人的窘境。因為他們習慣於滿足他人意願,以獲得他人首肯為生活主導,失去表達自我的能力。在這樣的情況下,自然的,很容易心理痛苦。

child-807547_960_720

很多家長不允許孩子哭鬧,會嚴厲的指責或者威脅孩子,其實這並不是正確的做法。壓抑孩子的情緒,是讓孩子失去對自己真實情緒表達的勇氣。舉個例子,送孩子上幼兒園是很多家長頭疼的事情,孩子不願意離開家,一放到幼兒園孩子就開始一把鼻涕一把淚。有的家長會訓斥孩子,讓他們忍住眼淚,強塞他們入園。但對於孩子來說,因為不知道在陌生環境裡將會面臨什麼,這個時候哭鬧是再正常不過的反應。和孩子一起面對他們的真實情緒,去疏導而不是去壓抑,這才是父母該做的。

越乖的孩子獨立能力越差。我們會發現,乖孩子在讀書的時候學習成績一般都比較好,但是進入社會之後,取得大成就的卻往往是小時候叛逆的孩子。這是因為越乖的孩子依附性越強,他們的身上有太多家長的影子。乖孩子的成長路徑,一般是從不敢提問的乖學生,到事事都答應的乖員工,再到人生大事都聽家長安排的「大孩子」。所以,獨立意識較差的這些乖孩子,長大後通常難以獲得大成功。

家長愛孩子,不是因為孩子乖才愛他,而是愛那個原原本本的他。這一點,相信家長們都是贊同的。家長應該希望孩子成長為能表達自己的獨立個體,他們在面對世界的各種誘惑、困難時,能自己做出決定,哪怕只有自己一個人也能堅強和堅韌。孩子終究是不屬於父母的,父母能給予的是生命和必要的生活支持, 孩子與自己不同,這再正常不過。接納孩子與自己想法的不一致,尊重他們的訴求和聲音,這是培養健康孩子的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