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台北有多少「異國街」嗎?在這裡,有從日治時期就留到現在的高級住宅區,也有來討生活的東南亞移工形成假日街景,週末來這5條街道走一回,不用搭飛機,就能看遍世界風景!
十條通》日治時期的天龍國,到現在還是濃濃的日本風
台北市市民大道二段到南京東路一段,中間有十條巷弄,在日治時期屬於大正町的「十條通」,是當時的公務員宿舍、高級住宅區,在戰後則被國民政府接收為官舍。後來日本經濟復甦,日商重返台灣投資設廠,「十條通」也開始出現日本料理、居酒屋 、舞廳,成為日本遊客及經商人士流連忘返之地。雖然受到經濟影響,現在在條通內活動的日本人已經大不如前,但還是保留非常多日式建築、和風餐館及居酒屋,尤其是七條通的鰻魚飯,每次都要排到天荒地老才吃得到。
「條通商圈」除了以日式料理、居酒屋聞名外,早期也有人在這裡經營特種行業,是燈紅酒綠的不夜城,甚至有許多日本人特地來這裡消費。但據林森北路當地人士透露,後來因為經濟不景氣,和陳水扁任職市長期間掃黃的影響,就沒有那麼明顯的活動了。
韓國街》道地韓國食材,不用出國就買得到
永和的中興街,向來有韓國街之稱,是由一群約30多年前來台灣的韓國華僑所形成的聚落,逐漸發展成一條商店街。想到韓國,就想到好吃的韓式烤肉、最潮的時尚服裝,滿街都在播KPOP的音樂,但…這裡跟你的想像恐怕不太一樣。
中興街的商店以服飾為主,多半賣的是中年以上的大媽款式,雖是如此,這些衣服在當年也是最紅、最新奇的舶來品。不過如果是要找韓國食材,來這裡準沒錯,不管是要產地直送的人蔘、香菇,還是口味正宗泡麵、年糕,這裡都有專賣店可以任君挑選。
小印尼》台北車站的周末印尼風
在周末的台北車站大廳,總是坐滿了三五群聚印尼移工。而在台北車站旁的北平西路,也有一條「印尼街」,有許多印尼道地美食,還有通訊行、雜貨店、家具店等,尤其星期天最為熱鬧。
據當地人士了解,「微風台北車站」還沒進駐前,小印尼的部分店家本來是在台北車站大廳及二樓「金華百貨」開印尼小吃攤、賣電話卡等等,但後來重新招標,改成微風廣場後,攤位便移到了旁邊的北平西路,或是中山地下街,但印尼移工在假日時,還是習慣到台北車站大廳聚會,台北市政府還會在每年7月中旬舉辦「印尼開齋節」,往往都吸引數萬的印尼移工一起歡慶新年。
緬甸街》緬甸移民的新故鄉,原汁原味的南洋料理
走進中和華新街,就看到一個都斗大的牌子寫著「南洋觀光美食街」,設計過的民族風招牌樣式,整條街都是便宜又好吃的小吃店,賣著印度烤餅、椰子麵、粑粑絲等,口味融合泰式、滇、緬、粵、印度多種風格,充滿濃濃的南洋風。
會有這樣的特色,是因為這裡有許多為了躲避戰亂,或是到台灣來尋求更好發展的緬甸華僑移民,在南勢角一帶形成聚落,保留了緬甸的文化與生活,這裡隨處可見緬文招牌、傳單,餐館裝潢雖然簡樸,但碗裡卻料多實在,可以說是「俗擱大碗」。緬甸人受英國影響的下午茶習慣,在這裡也可以看到,常有三五男人們坐在騎樓喝奶茶聊天。而新北市政府每年也會在華新街舉辦潑水節,成為當地的重要特色。
小菲律賓》從美國大兵的教堂,變成菲律賓移工的天堂
中山北路三段一帶,開了許多菲律賓餐廳、東南亞超市,而以前賣美國舶來品的「金萬萬名店城」,今天更是菲律賓版的「南門市場」。每到星期天就會聚集非常多的菲律賓人,他們有許多都是難得放假的移工,來這裡作禮拜、找朋友、吃吃家鄉味。
他們會在假日不辭辛勞來到這裡的原因,是因為「聖多福天主教堂」,為他們帶來信仰的力量。這座教堂原本是駐台美軍及眷屬作禮拜的地方。在美軍走後,因為提供英語彌撒這個特色,吸引了自1990來台的菲律賓移工,所以這裡也逐漸以教堂為中心,發展成「小菲律賓區」,每到星期天,騎樓下便會出現相連到天邊的地攤、四處兜售電話卡的小販,還可以在「金萬萬」裡吃到菲律賓道地的炸香蕉捲,原本平靜的街道都會變得非常熱鬧。
想體驗異國文化,不用特地坐飛機,只要坐捷運,台北就有這幾個好去處。印尼開齋節就快到了,想不想跟平時辛苦照顧長輩的印尼移工,一起歡慶新年呢?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