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鄭芊芊

賴清德上任滿百日,台灣政壇的混亂與對立卻如火如荼,這三個多月來,國內政局未見穩定的跡象,反而是一場場政治鬥爭的開端。這位新任總統在就職後所展現的施政風格,讓人不禁感到台灣的未來並不樂觀。賴清德的百日政績,不僅無法為國家帶來新的希望,反而讓我們目睹了一連串的政治鬥爭與醜聞。

總統與立委選舉背後的民意走向

2024年的總統與立委選舉結果已經明確表達了台灣人民對於民進黨專權執政的不滿。民進黨過去的全面執政讓許多民眾感到失望,主流民意希望看到的是一個更具包容性、更能代表全民利益的政府。然而,賴清德在上任後的作風卻讓人質疑他是否真正了解或在意這股民意。賴總統似乎仍然堅持將權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惜與在野黨對立,以鞏固自己的地位。

在這樣的情勢下,國會內部的政治僵局成為了賴政府施政最大的阻礙。三黨不過半的現實,原本應該促使執政黨尋求共識、合作治理,然而,賴總統選擇了另一條路。他不僅未能與在野黨達成共識,反而將政治對立升級,使得國會更為混亂。這種對抗性的政治手段,反映了民進黨在面對挑戰時的應對方式,顯示出賴清德對權力的執念。

新政府的「老把戲」

賴清德上任後所推動的政策,讓人不禁懷疑他是否有意識到自己身處的政治現實。賴政府上台時承諾的「百日維新」,如今看來更像是「百日之亂」。就拿總統府內成立的「氣候變遷」、「社會韌性」和「健康台灣」三個對策委員會來說,這些新設立的機構非但未能帶來實質的政策突破,反而使得行政機構更加複雜、重疊,進一步侵蝕了行政權的正常運作。

以能源政策為例,民進黨自蔡英文執政以來,便堅持推動非核家園,然而,這一政策的結果卻是頻繁的停電事件與綠能發展的嚴重滯後。儘管如此,賴清德卻選擇繼續推行這一政策,似乎對外界的批評和顧慮置若罔聞。根據經濟部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7月,台灣的再生能源發電量僅占全國總發電量的7.8%,距離政府設定的2025年20%的目標依然遙不可及。這樣的成績單,讓人不禁質疑賴政府是否真的有能力應對能源挑戰,還是只會重複蔡政府的錯誤。

更令人擔憂的是,賴政府在面對北部電力不足問題時,竟然將其政治化,宣稱不再核供桃園以北的資料中心。這種將供電問題作為政治籌碼的做法,不僅無助於解決實際問題,反而讓台灣經濟發展面臨更大的風險。這樣的策略,無異於將國家的未來置於危險之中。

ADDY8098

圖片取自:(FB 賴清德

兩岸政策的危險遊戲

在兩岸問題上,賴清德的立場也讓人擔憂。他自稱「務實的台獨工作者」,然而這一標籤並未能為台灣帶來任何實質的外交突破,反而加劇了兩岸的緊張局勢。賴清德的「新兩國論」,不僅無法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支持,反而可能成為兩岸衝突的導火索。

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於2024年8月公布的民調顯示,超過六成的民眾對於兩岸關係的未來感到憂心,這個數據反映出民眾對賴政府兩岸政策的疑慮。然而,賴政府卻似乎不以為意,依然執著於對抗中共的強硬姿態,甚至將國內的反對聲音打壓為「中共同路人」,這種做法無疑是在製造國內敵人,分裂台灣社會。

政治醜聞層出不窮,賴系勢力成為焦點

賴清德上任以來,民進黨內部的醜聞頻頻爆發,讓人不得不質疑這個政黨的道德底線。從海基會前董事長鄭文燦涉貪被羈押,到交通部前部長李孟諺因桃色風暴下台,無一不讓人感到震驚。而這些出問題的人物,幾乎都與賴清德關係密切,無論是「新潮流」還是「賴系」、「台南幫」,這些派系已經成為民進黨內部腐敗的象徵。

更糟糕的是,這些醜聞似乎並未讓賴清德感到警醒,反而讓人感覺到賴系勢力在黨內的壟斷越發明顯。根據2024年8月最新的媒體報導顯示,超過五成的台灣民眾對於賴清德上任後的施政感到不滿,這一數據應該讓總統警覺到,民意並不站在他那邊。然而,賴政府似乎依然我行我素,繼續鞏固其在黨內的權力,而非真正關心國家的未來。

未來四年的不確定性

賴清德的百日政績,已經讓台灣社會感受到一種不安的氛圍。未來四年,若賴總統仍然堅持目前的施政方式,台灣將面臨更大的挑戰與風險。政治對立、能源困境、兩岸緊張,再加上內部的貪腐問題,這些都可能成為賴政府無法跨越的障礙。

然而,問題的關鍵在於賴清德是否願意面對這些問題,是否願意放下權力的執念,真正聆聽民意,進行實質的改革。如果他能夠大刀闊斧地整頓黨內,重新塑造民進黨的形象,並且在施政上更加務實,那麼未來四年或許還有轉機。否則,台灣的未來恐怕只能在這樣的政局紛亂中繼續徘徊,甚至陷入更深的泥淖。

總結來看,賴清德的百日施政,不僅未能為台灣帶來穩定與進步,反而揭示了這位總統在面對挑戰時的無力與執著。如果未來四年仍是這樣的情景,那麼我們只能對台灣的前景感到更加悲觀。這場「政」變的結局,究竟會是什麼,或許只有賴清德自己才能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