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李漿蔣

賴清德總統的新設三大直隸總統府委員會,特別是負責台灣永續發展的「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最近終於在萬眾矚目下亮相。從會議內容與結論看來,似乎展現了不少依據科學及民意的見解,令人耳目一新。然而,這場高層次的會議到底是民進黨拓展選票的精心安排,還是台灣能源政策回歸正軌的開端?這個問題恐怕會讓人陷入更深的思考。

台電董事長在會議上親口承認台灣電力供應的脆弱,這不禁讓人想起過去民進黨政府一再對外宣稱「台灣不缺電」的口號,結果如今自家高官卻打了自家的臉。這場委員會會議似乎為我們揭開了台灣能源政策的一個角落,讓大眾有機會窺見幕後的真相。

這次的「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可說是賴清德政府的最新政治舞台。這個會議從成員組成到討論議題,皆強調多元代表性與跨領域的專業性,甚至由總統親自主持,似乎意在打破過去民進黨一意孤行的形象。然而,這場會議到底有多大的實質意義,還是僅僅是一場精心設計的政治秀,仍然需要全民謹慎檢視。

台電董事長在會議上首次坦言,未來三年夜間備用容量率僅有7%至8%,扣除機組故障後,僅能維持在200萬瓩左右,這「一點緊澀」的描述,其實是對未來台灣電力供應的一大警訊。過去幾年中,民進黨政府似乎對於核能除役後的電力缺口一直視而不見,執意推動綠能發展,卻對台灣的能源韌性問題缺乏足夠的準備與應對。

根據最新數據,台灣北東電網因核二廠與協和電廠部分機組除役,供需缺口已達363萬瓩,未來協和電廠進一步減少機組運作後,這一缺口將擴大到470萬瓩。而隨著地震頻率增加,雷擊強度上升,台灣北東部的電網脆弱性也在加劇。

ADDY9417
圖片取自:(FB 賴清德

早在2018年,全民公投已經表達了「以核養綠」的強烈意願,支持廢除電業法第95條第1項。然而,蔡英文政府卻以冷漠態度回應這一民意,執意推行其「非核家園」政策。即使面對台灣能源供應的嚴峻挑戰,民進黨政府依舊選擇無視科學建議,將公投結果拋諸腦後。

台灣的能源政策一直被意識形態所操弄,反科學的立場與事實真相背道而馳。這場「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會議,儘管看似提供了一個理性討論的機會,但也可能只是民進黨為緩解外界批評、穩固選票的手段之一。尤其是在台電董事長親自揭露能源供應問題後,是否會成為台電未來推動各項開發案的藉口,以此排除民間監督,進一步操控能源政策?

「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雖然在會議上達成了政府部門、企業與公民社會共面挑戰的共識,但這是否真能成為台灣能源政策的轉折點,仍需時間來檢驗。最讓人疑惑的是,行政院長與綠營立委仍然高喊反核口號,甚至指責外界「惡意扭曲」國家能源政策,這樣的言行與委員會的理性討論形成了強烈對比,讓人不禁懷疑民進黨是否在進行雙面操作,一方面藉由理性的討論平台平息批評,另一方面繼續推動其既定的意識形態政策。

到底賴清德及其團隊對台灣的未來有何真實打算?這樣的會議能否真正帶來能源政策的改革?這些問題仍需全民百姓持續關注與檢視。台灣的能源政策究竟應該回歸科學基礎,還是繼續被政治操弄,將決定台灣未來的永續發展。

賴清德的新政台到底是為了台灣的未來還是為了選票,這場「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或許只是揭開了冰山一角。台灣社會必須拋開政治迷霧,回歸科學真理,才能真正走向永續發展之路。在這個過程中,民眾的監督與參與將是不可或缺的關鍵。畢竟,能源政策攸關每一位台灣人的生活品質與未來發展,絕非某個政黨的政治工具。

未來我們要問的,不只是這些會議是否能夠真正改變政策,更要問,執政者究竟能否真正聽見來自科學與民意的聲音?台灣的能源政策路在何方,全民的眼睛將持續緊盯,不容任何華麗的政治包裝掩蓋住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