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二弄 

最近,一個新詞「greedflation」在英文中流行開來,由「greed」(貪婪)和「inflation」(通膨)組成,它描述了商家為了謀取私利而無節制地提高價格的現象。這種現象已引起美國聯準會和歐洲央行的關注,並呼籲正視貪婪通膨問題。我們需要探究台灣是否也存在貪婪通膨的因素。

關於貪婪通膨,一篇最近發表在《Review of Keynesian Economics》的經濟學論文引起了國際關注。該論文指出,在疫情爆發之前的20年間,全球化降低了生產成本,使得物價能夠長期保持穩定,並讓企業享受著不斷提高的利潤率。然而,疫情爆發後,原材料價格上漲、運輸成本飆升、晶片短缺和供應鏈斷裂等問題推高了成本,導致企業的利潤率下降。然而,供應瓶頸也創造了暫時的壟斷力量,使得某些企業有能力通過提高價格來謀取更多利潤。而且,一旦某家企業這樣做了,整個行業都會跟進。舉例來說,一家連鎖魯肉飯店漲價後,整個街道上百元以下的便當店紛紛消失。

價格操控(price gouging)是指「漲價超過成本增幅,使利潤增加的價格操縱行為」。由於一個行業的產品和其他行業的投入相關聯,任何一個行業的價格操控都可能在其他行業中傳播和放大,進而推動物價的普遍上漲。

當一般物價水準上漲後,受薪階層必然會感受到實際薪資下降的壓力,因此要求加薪已成為理所當然的事情。這樣一來,就會出現一個循環:物價上漲後,工資上漲;工資上漲後,物價再次上漲。這種循環持續下去,工資永遠趕不上物價,經濟就陷入了所謂的「工資-物價螺旋」。

如果通膨是由貪婪所引起,那麼一些針對抑制通膨的宏觀經濟政策不僅無法控制價格上漲,還可能產生反效果,比如提高利率的政策。因為提高利率固然可以減少消費和投資意願,減緩需求拉動的通膨;但是如果通膨不是因為需求過熱,而是由於成本推動,升息正好為企業提供了一個「資金成本上升,現在無法吸收」的藉口來提高價格,例如,利率只上漲5%,但售價上漲了15%。

因此,貪婪通膨也被稱為「藉口通膨」(excuseflation),即找一個流行的藉口,無論是烏克蘭戰爭還是利率上升,甚至是電費上漲,然後大幅提高價格。企業在利益驅使下,上游圖利,下游剝削消費者的財富,最終將導致國家陷入危機,正如孟子所說:「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

貪婪通膨是否屬實?我們可以從企業利潤的變化來探索真相。以美國為例,在疫情爆發至去年夏季(2020年第一季至2022年第二季)期間,每當價格上漲1美元時,用於支付工資增加了4.46美分(與1979年至2019年間相比為5.60美分),用於支付其他成本增加了1.58美分(與1979年至2019年間相比為3.08美分),而利潤增加了4.01美分(與1979年至2019年間相比為1.31美分)。從這個數據可以看出,貪婪通膨非常嚴重,漲價最終變成利潤的比例從疫情爆發前的13.1%大幅膨脹到40.1%。

通貨膨脹 購物車 購物車 提高 家禽 升起 食物 牛排 飲食 概念 思路 比喻 農業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就台灣的情況而言,雖然尚未有完整的資料,但有一則新聞值得參考。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在立法院的訪問中表示,去年上市上櫃公司的稅前淨利約為5.09兆元,是歷年來次高的水平,並且約有51%的上市公司和60%的上櫃公司的利潤超過前一年。這顯示出基本面並不差。然而,去年面臨烏克蘭戰爭爆發、美元大幅升值和國內疫情嚴重衝擊內需的情況下,為何公司利潤仍然能創下歷年次高?除了貪婪通膨外,還有其他可能因素。

台灣的通膨已連續22個月超過2%的警戒線,主計總處的統計資料也顯示,今年前四個月的名目薪資成長率未能趕上通膨,導致實質薪資出現負成長,這是七年來的首次。物價上漲已經如此嚴重,經濟更加困難,GDP連續兩季負成長,從技術面來看,經濟正在衰退。為了民生經濟著想,政府應該採取有效措施遏制貪婪通膨的問題。

首先,政府應該嚴肅警告業界,追查並依法嚴懲聯合行為。舉例來說,某連鎖魯肉飯店每次漲價必定引起新聞報導,在網絡和媒體上廣泛傳播。人們不禁問:「漲價會驅走客戶,為什麼這家連鎖店卻大肆宣揚?」答案很簡單:這是為了通知其他地區的自助餐、便當店和快餐業者「我已經漲價了,大家跟上來!不用擔心,我們一起漲價,不會失去客戶」。

這明顯是為了達成聯合漲價而進行的暗示和聯絡。如果不加以追究,台灣將繼續經歷「一家魯肉飯連鎖店漲價,一整排便當店百元以下的飯盒從此絕跡」的悲劇。當然,從事這種行為的「模仿犯」絕不止這一家,賣鍋貼的連鎖店、旗下擁有數十個品牌的上市餐飲集團以及生產衛生紙的大型企業等,都是這方面的高手。

其次,以觀光旅館業為例,今年首季觀光旅館的平均房價達到4,775元,比去年同期上漲了12.8%。其中,南投縣的房價最高,平均每晚要價1.64萬元;嘉義縣的漲幅最大,達34.1%。同時,旅客人數從去年同期的1,280萬人增加到今年的1,600萬人。很明顯,市場已經復甦,為了迎合這股洶湧的錢潮,旅館業急需招聘人手,卻乏人應徵。因此,某知名酒店的董事長對官方和媒體大聲疾呼:

「台灣飯店業普遍面臨人力不足的問題,現在『訂單接滿滿,但沒有人做』。如果不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台灣的飯店和餐廳都將難以繼續經營,最終受害的還是台灣。」

為什麼會出現人力不足的情況?因為觀光旅館業只願意支付房務員和清潔人員的基本工資,在現如今每晚房價1.64萬元的情況下,只支付微薄的基本工資,要從哪裡找到足夠的人力?

那麼,要解決人力問題,薪資應該如何訂定呢?答案很明確:基本工資再加上1萬3千元!因為在6月15日,勞動部在經費方面慷慨撥出10億元,以補助觀光旅館業,讓房務員和清潔人員每月額外增加1.3萬元的薪資。自此以後,那位聲稱「最大輸家還是台灣」的酒店董事長立即明白自己已經成為贏家,因為他可以繼續只支付基本工資,並招募足夠的人力,使飯店不再面臨人手不足的問題。

為什麼缺乏人力?因為觀光旅館業只願意支付微薄的基本工資,卻希望能夠吸引足夠的人才。然而,在美元已經不再強勢、石油和國際農工原料價格已經回穩的情況下,通脹的主要原因只能歸結為貪婪。面對貪婪通脹,政府何時才會全面宣戰呢?

此外,政府還實施了眾多補貼方案,例如對黃豆、小麥和玉米免徵營業稅;降低汽柴油貨物稅;調降牛肉、奶粉、奶油和小麥的關稅等等,這些措施無一例外地旨在透過稅收減免來分擔業者的成本,避免他們哄抬價格。

然而,這些方案的持續實施有多大的必要性呢?讓我們聽聽以下數據的說話。根據最新數據,彭博商品指數在過去一年中已經下跌了15%,小麥下跌了20%,玉米下跌了13%。國際農工原料價格已經大幅回落,而美元的有效匯率指數從去年的最高點114%下降到目前的102%。然而,政府在一個月前將這些補貼方案延長至年底,預計將增加193億元的稅收損失。

這不禁讓人想起經濟學大師米爾頓·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的名言:「沒有什麼比臨時性的政府方案更永久的了。」沒錯,臨時的方案絕不能永久化,不能一次又一次地延長。此外,這些方案的目的是為了分擔業者的成本,避免他們哄抬價格。因此,政府除了減稅之外,還應該準確把握國際原物料的價格,並審查業者的成本和定價,這才是遏制貪婪通脹的策略。

行政院已經核定明年對軍公教加薪4%,這將使每年的預算增加285億元,而且這是永久性的支出。然而,就在去年,軍公教人員的薪資加幅只有4%,後來由於通脹的影響,實質薪資甚至出現負成長。

政府應該認真思考如何避免「浪費龐大預算」。特別是在美元已經不再強勢、石油和國際農工原料價格已經回穩的情況下,通脹已經沒有藉口了,只剩下貪婪。面對貪婪通脹,政府為什麼不針對它全面宣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