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艾利克 

在現代社會,教育被視為改變命運的重要途徑,然而,若教育機會受制於家庭背景,改變命運的理想可能成為一種幻想。根據一篇數年前的研究,台大學生的家境與升學表現之間存在顯著關聯,顯示家庭資產與收入對學習資源和升學表現的影響。

研究發現,台大學生的家庭年收入中位數為156萬元,而私立科技大學的學生家庭則為75萬元,為所有學制最低。在公私立科大與其他學制中,約1/4的家庭年收入不及50萬元。或許有人認為收入未必能確實反映家庭真實經濟狀況,畢竟可能有資本利得收入如租金與股利未列入統計,這時候參考家庭資產數據更為重要。台大學生家庭的資產中位數為1350萬元,遠高於其他學制的400萬元。這些數據顯示,台大學生的家庭條件普遍優渥,貧富差距直接影響教育資源的分配。

家庭經濟條件較好的學生往往能獲得更多補習資源與舒適的學習環境,這些優勢在升學競爭中轉化為具體的成績表現。而家庭條件較差的學生不僅面對資源相對不足,還可能需分擔家計,使得他們在升學之路上面臨更多阻力。長期下來,這種資源差距讓家庭財富得以透過教育來實現世代之間的財富複製,階級固化現象加劇。

辦公桌 知識 測試 青少年 隨便 筆 聰明 高中 傢伙 考試 哀思 學院 高加索 教育 人 寫作 年輕 學生 紙 嚴重 學習 女孩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此外,近年來台灣的房價和資產價格快速上漲,薪資卻未顯著成長,這進一步擴大了貧富差距。擁有資產的家庭不僅能透過資產增值累積財富,還能為下一代提供更多的教育資源;反之,未持有資產的家庭即便努力工作,工資增長也難以趕上資產價格上升。即便政府提供學費補助,也難以有效彌補貧富間的差距。

當然,這並不表示教育完全失去改變命運的功能。社會中仍有來自經濟弱勢家庭的學生,靠著努力與毅力進入頂尖大學並在職場中表現出色,但這些個案並仍為相對少數,強調這些成功故事可能掩蓋結構性問題,讓大眾忽視經濟不平等對教育機會的長期影響。

面對這一現象,社會應思考如何減少貧富差距對教育資源分配的影響。除了學費補助與獎學金制度,還可以考慮為弱勢家庭學生提供更多學習支援,如免費線上學習平台和學校輔導機制等。唯有透過制度改革與社會支持,才能讓教育成為公平的改變命運途徑,而非階級複製的工具。

家庭經濟條件對升學表現有深遠影響,台大學生家庭收入和資產顯著高於其他學制學生,在升學歷程中具有極大優勢,學歷雖非唯一的成功標準,但它是年輕人進入社會的重要敲門磚。為了讓教育機會不再受家庭背景限制,社會應攜手促進公平的教育資源分配,為每位學生提供平等的起跑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