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圖/文:第五德嘉
當你遇上麻煩事或是有人得罪你,若身邊的「自己人」會瞬間爆氣+暴走要救你,盡全力要幫你討回公道,卻沒有戰術性的靈巧與戰略性的思維,IQ和EQ值全數低落,那麼他們只是想要展現忠誠的「表現欲」太強大,反而會讓事態更嚴重而無法收拾,這些人無論是員工班底、爸爸媽媽、老公老婆、兄弟姊妹、學弟學妹、學長學姊……,和這款人士還是要保持點距離並逐漸疏遠的好。
討不回來的公道先別討
司馬遷曾經在《史記.伍子胥列傳》提到:「仇恨對於激勵人心來說,實在是太有吸引力了!(怨毒之於人甚矣哉!)」,中國古典文學中,復仇雪恥的史實故事與文學創作,非常受到歡迎;英國研究也指出,「復仇悲劇」是文藝復興時期,作家創作數量最高,影響後代最高的劇種,以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為最重要經典。
不過,在真實人生中為了復仇,而讓自己走上悲劇或絕路,值得嗎?
討不回來的公道先別討,就算要討回來也要仔細思量,《孫子兵法》的重點就是「廟算者勝」,用策略性的妙算來應變危機,凡事都要推估接下來可能的演變,並妥善處理,萬一暴走的我方人員把事情越鬧越大,為了討回公道而讓狀況惡化到不能停止,那就要先阻止這些瘋狂一族,儘快讓事情止血、落幕、被遺忘。
因為若評估之後,如果可以什麼都不做,就能讓事件落幕,那為什麼還要刻意做些什麼呢?
趙王張敖的手下爆走記
楚漢相爭時,當年被秦軍圍在鉅鹿城內的張耳,他後來選擇投靠劉邦,平定天下後,被封為趙王,他死了之後,兒子張敖接下趙王王位,而張敖也是劉邦的女婿,娶了當年劉邦逃難時,為了減輕重量而推下車,最後又被夏侯嬰搶救回來的那個小女孩:魯元公主。
身為劉邦和呂后的漢朝駙馬爺,張敖並不是個換位置就換腦袋的人,他溫和仁厚、態度謙卑、有禮有節、不背恩德,大家都很敬重與佩服他。
有次劉邦路過趙國時,跑到女婿家坐坐,張敖很有禮貌地招待岳父,堪稱女婿中的女婿,但是劉邦卻很傲慢,又吵又罵地對待自己女兒的老公,讓張敖的面子完全掛不住。
看到這樣的狀況,張耳當年的老臣貫高、趙午……等十幾個人,雖然都已經60多歲了,但是性格衝動又EQ低,爆氣地認為張敖是懦弱的國王,還主動要求讓他們去殺掉劉邦。
張敖在狀況內,看到爸爸的老臣們在狀況外,頭上冒出三條線,心裡應該很想說:「天大、地大、老婆的老爸最大,你們都沒有岳父嗎?何況他是當今皇上!」
為了勸阻這些的暴走老人,張敖把自己手指咬出血來,宣示決心地跟這群爺爺們講道理,理由只有一條:
爸爸張耳當年亡命無處可逃,要不是劉邦照顧,升官到趙王,今天大家怎能在趙國享盡榮華富貴,這一切都是靠岳父幫的忙,如果你們這樣也要幫我討公道,實在無理,我覺得這件事沒有什麼好生氣的,你們別再提了。
暴走老人與凶暴長者
貫高他們這些60幾歲的老臣,若能殺了劉邦,那是可以討回這屈辱的公道,但是張敖根本不是想統一天下的野心家,所以謀殺計劃發生之後的結果有幾種:
1.成功了殺了劉邦:
之後,就算是呂后扶植漢惠帝登基,天下還是會大亂,趙國肯定會被各地有野心的諸侯率先圍剿以示忠誠,然後「趙國滅亡」。
2.沒有成功殺了劉邦:
劉邦召喚各地兵力圍剿,然後「趙國滅亡」。
所以,報仇成功機率可能是一半一半,但用「機率控制」去計算風險,這是讓趙國100%滅亡的的玉碎自殺攻擊。
60幾歲又歷盡沙場的高官老將竟然能想出這種意氣用事的計劃,看起來很奇怪,但是世界上無奇不有,瘋狂、咆嘯、憤恨的「兇暴長者」會出現,也就見怪不怪,一切都是正常的。
另一方面,貫高、趙午他們居然下了兩個結論:
1.張耳的兒子真的很有風範,不會背叛對自己有恩的人!很好!
2.但是……
這個「但是」就可真扯了,暴走老人們認為張敖很好,但是老闆被侮辱就是要報仇,事情成功時,功勞是老闆的,事情失敗時,我們自己扛就好。
張敖就在不知情的狀況下,因為老臣們不滿岳父罵女婿的事件中,被拱上了穩輸之戰場。
直覺保平安,反正誤判沒損失
一年後,劉邦又路過趙國,暴走老人們在沒有張敖的同意下,在柏人縣藏了殺手要宰掉劉邦,但是劉邦經過柏人縣時,本來想要住一晚,突然他心中的「直覺警報」響起,當下就問部下這裡地名是什麼?
劉邦聽到是「柏人」之後,感覺「柏人」等於是被人所迫的諧音,感覺不對,所以他沒有留下一晚就走,趙國這些兇暴長者的暗殺計劃也就失敗了。
再過了一年,貫高有個仇人,跑去向劉邦密告這群趙國高官想要謀殺他的計劃,趙王張敖就莫名其妙地跟這群暴走的部下們一起被捕,而劉邦也宣布參與這件事的趙國高官們必須全部滅族。
為了怕遭到更慘的酷刑,這些參與者急忙地準備自殺,但是貫高突然智商回復成智慧狀態,他提醒大家,老闆趙王並沒有參加謀反事件,大家都自殺,那誰幫張敖講真話。
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心疼
等所有人都押送到長安時,無論怎麼嚴刑拷打貫高,貫高就是堅持張敖完全不知情,呂后的反應則是不想讓女兒變寡婦,畢竟張敖是個好女婿,所以她也跟劉邦說,張敖可是你女兒魯元公主的老公,好好的女婿不當,怎麼可能自尋死路?這也太莫名其妙了!
這時劉邦生氣地跟呂后說:「張敖若是因此取得天下,難道還會在乎我們家的女兒嗎?」
等到貫高被嚴刑拷打之後的供詞呈上,劉邦反而覺得奇怪,發現這個人還真有俠氣,於是想派人去私下套話找真相,貫高的同鄉泄公就挺身而出,跟劉邦說:「這人是個漢子!且待我去問問。」
等到泄公去監牢看人時,他跟貫高隨口聊聊,等情緒緩和之後,才問起張敖到底有沒有指使這件事,貫高說:「誰都愛自己的家人,結果我為了這件事情,全家族都要被殺光,我為什麼要為了親愛的家人去護趙王,張敖真的不知道,是我們這群人暴走,想要幫張敖討回公道。」
泄公回報之後,劉邦也就把女婿張敖放了,又派泄公去跟貫高講趙敖沒事請放心,也欣賞貫高的忠義,將會一起釋放他,但貫高說自己活著,就是為了幫老闆洗刷冤屈,事情演變成這樣實在沒臉活下去,所以就自殺了,從此他就名聞天下。
但張敖因為此事,從趙王被降為宣平侯,而貫高讓自己老闆從王降格為侯,討公道討過頭而害了主子,應該是衝動無謀,因為這種忠心而名聞天下也夠丟臉了。
「討公道」學習關鍵:
1.被害人要耐心等待
喜歡得罪人的人就是會得罪更多的人,世界上有些小人喜歡公開挑釁,私下從背後捅刀,因為這是沒靈魂的魯蛇他們生命中的腦殘嗜好,這種要用壓倒別人來滿足自己的優越感,其實就是隱藏自卑感罷了。
對付這種人要先笑笑放下,就算之後要報仇,也要緩一緩,有計劃的處理,不能逞一時之快;而且低EQ人夜路走多了,總會得罪EQ更低的人,那些人會凶狠反擊,雙方烙人,找各自的親朋好友們混戰成一團,最後沒人會是贏家,不參與的你卻可以在旁邊看戲,慶幸自己躲過一劫。
2.遠離想幫忙卻越幫越忙的人
主動上戰場與被大家拱上戰場不一樣,因為雙方對峙時,有時候來助陣的人還比較暴怒,因為自己是躲在群體中出手,陰人比較安全,事情惡化到不能收拾時,又可以混在親友團中偷偷撤走,之前的奮戰只是宣示自己對主子的支持與忠誠罷了,最後主子被逼上主戰場,想休戰都停不了,真的是「氣死驗無傷」啊!所以會越幫越忙的人平常就要疏遠,別讓他們成為主宰我們生命的惡人啊!
所以,那些人其實與你無關。
古文原文:
漢三年,韓信已定魏地,遣張耳與韓信擊破趙井陘,斬陳餘泜水上,追殺趙王歇襄國。漢立張耳為趙王。漢五年,張耳薨,謚為景王。子敖嗣立為趙王。高祖長女魯元公主為趙王敖后。
漢七年,高祖從平城過趙,趙王朝夕袒韛蔽,自上食,禮甚卑,有子婿禮。高祖箕踞詈,甚慢易之。趙相貫高、趙午等年六十餘,故張耳客也。生平為氣,乃怒曰:「吾王孱王也!」說王曰:「夫天下豪桀并起,能者先立。今王事高祖甚恭,而高祖無禮,請為王殺之!」張敖齧其指出血,曰:「君何言之誤!且先人亡國,賴高祖得復國,德流子孫,秋豪皆高祖力也。願君無復出口。」貫高、趙午等十餘人皆相謂曰:「乃吾等非也。吾王長者,不倍德。且吾等義不辱,今怨高祖辱我王,故欲殺之,何乃汙王為乎?令事成歸王,事敗獨身坐耳。」
漢八年,上從東垣還,過趙,貫高等乃壁人柏人,要之置廁。上過欲宿,心動,問曰:「縣名為何?」曰:「柏人。」「柏人者,迫於人也!」不宿而去。
漢九年,貫高怨家知其謀,乃上變告之。於是上皆并逮捕趙王、貫高等。十餘人皆爭自剄,貫高獨怒罵曰:「誰令公為之?今王實無謀,而并捕王;公等皆死,誰白王不反者!」乃轞車膠致,與王詣長安。治張敖之罪。上乃詔趙群臣賓客有敢從王皆族。貫高與客孟舒等十餘人,皆自髡鉗,為王家奴,從來。貫高至,對獄,曰:「獨吾屬為之,王實不知。」吏治榜笞數千,刺剟,身無可擊者,終不復言。呂后數言張王以魯元公主故,不宜有此。上怒曰:「使張敖據天下,豈少而女乎!」不聽。廷尉以貫高事辭聞,上曰:「壯士!誰知者,以私問之。」中大夫泄公曰:「臣之邑子,素知之。此固趙國立名義不侵為然諾者也。」上使泄公持節問之箯輿前。仰視曰:「泄公邪?」泄公勞苦如生平驩,與語,問張王果有計謀不。高曰:「人情寧不各愛其父母妻子乎?今吾三族皆以論死,豈以王易吾親哉!顧為王實不反,獨吾等為之。」具道本指所以為者王不知狀。於是泄公入,具以報,上乃赦趙王。
上賢貫高為人能立然諾,使泄公具告之,曰:「張王已出。」因赦貫高。貫高喜曰:「吾王審出乎?」泄公曰:「然。」泄公曰:「上多足下,故赦足下。」貫高曰:「所以不死一身無餘者,白張王不反也。今王已出,吾責已塞,死不恨矣。且人臣有篡殺之名,何面目復事上哉!縱上不殺我,我不愧於心乎?」乃仰絕骯,遂死。當此之時,名聞天下。
張敖已出,以尚魯元公主故,封為宣平侯。《史記.張耳陳餘列傳》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