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黃宗玄 

大家很常聽到,「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這句話。也因此,人們對於「一個人」的期待和寄望,從兒時就開始了!更有甚者,希望孩子們成龍、成鳳。然而,隨著年歲日漸增長,我們開始了有更多的疑惑。到底,就要這樣「一直拼」、「一直拼」嗎?我們究竟要去哪裡呢?此刻,對於關注過程,抑或是在乎結果的自我叩問,就益發強烈。

以自己當年讀研究所的例子來說。大學剛畢業的我,直覺得就認為,我讀研究所,當然要「學有可用」呀!如果不能用,那這樣的學習,存在什麼意義呢?不就像是「浪費時間」嗎?

帶著這樣的心情,我努力將事情做到最好,也期待能夠在各項成果表現高水準。確實,我得到了指導教授的欣賞與器重,他也鼓勵著我朝向相關的專業領域前進,成為一位拔尖的學術人員。

只是在那當兒。我忽然就停了下來!我感受到,「這好像不是我要前進的道路」。從入學開始,誇下豪語想要直攻博士,到畢業前思索自己的真正未來。我想,這一路上,一切都沒有白費!

原來,在關注過程的時候,我發現我承受不太住這種「高度緊繃」的生活模式。雖然,在進行專案的時候,非常有成就感,也有著無比的自信。可是,身心都不太能負荷。身體告訴我,「得歇一歇了」!

無聊 亞洲人 高加索 孩子 孩子 孩子 濃度 教育 功夫 女 羊毛 女孩 目標 半 家 家庭作業 在室內 情報 日本 知識 學習 學習 學習 鉛筆 人 肖像 打印 季 嚴重 堆疊 學習 表 測試 冬天 一個人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在結果的部分,專案工作即使很有趣,但似乎少了「人與人」之間的接觸,讓每次完成任務,內心卻總是「空空的」。這是我想要的結果嗎?假若,我是在乎因為自己「投資」了研究所,就應該有不同的「出路」的人,那麼我一定會覺得非常「嘔」。因為,我會計算著我每年少賺了多少錢,還有少了多少的機會。

可是,當我發現,過程跟結果,都是可以「滾動調整」的。那刻,內心的徬徨跟未知就不再盤據於心了!

「以終為始」,就是叩問自身,想要過怎樣的生活。那麼,自然就能衡量自己的整體狀況,進而做出「合適」的選擇了!也因此,在盤點了我,不喜歡久坐、喜歡接觸人、在乎工作氣氛、期待工作結束是滿足而非空虛的。整合這些「需要」,我才能無悔地回到原本的老本行,當一位物理治療師。

至於,研究所的學習,是否「學非所用」呢?我想不是的。由於,學期過程中,協助指導教授編寫國科會計畫、科技論文等等的經驗,使得我的文字邏輯、彙整、輸入、輸出,都有了良好的訓練。畢業後,我順著內心去自學跟鑽研自身喜歡的文史領域,我得到了大大的快樂跟撫慰。

到了此刻,我終於明白,其實關注過程,還是在乎結果,都不是絕對的。因為,在過程中可以不斷因應自身的狀況,隨時調整。

這就好比一位馬拉松跑者,是依照自己的身體效能,決定配速跟休息時間。同樣地,在即時掌握內心下,結果就不會只是「達成」跟「未達成」的對立樣貌。相反地,我們是在「享受」這樣順心而走的步調下,喜悅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