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圖/文:陸子帆

關於菜市場,之前和朋友L聊過。她說曾聽過一句話:如果一個人厭倦了生活,就帶他去菜市場。因為到了菜市場感覺到市井煙火氣的時候,會有一種不需要任何想法的簡單和輕鬆的心情和想要踏實生活的想法,即便可能下一秒就又陷入繁雜瑣事。

最近,朋友Y寫了關於逛菜市場的一些體驗和感想,她說很少去菜市場買菜,一般到超市買。而我呢,正餐食材幾乎都在菜市解決,極少在超市買菜,因為超市的大多食材失去了它特有的氣息。

朋友H也說,最喜歡逛各地的菜市場了,尤其是少數民族聚居地的菜市場,印象最深的雲南菜市場的水果、蔬菜、魚等等都特別新鮮、好看。當地的少數民族婦女、老人、小孩都特別樸實、善良,集市上的紮染、陶罐特別美且便宜,簡直不能更美好!雲南菜市場的“十八怪”也是相當有趣的。

而我呢,印象深刻的要數冬天哈爾濱市街邊攤販賣雪糕、賣魚的情景了。一般的菜市場都有暖氣,反而是市場外的攤販比較有意思。1月的哈爾濱,白天溫度應該在零下二十度左右,賣雪糕就直接把整箱整箱的雪糕放路邊上了,天然冰箱!至於賣魚的,活魚得在燒熱的水槽裏伺候著,其他一般都是插著賣的,如下圖所示,大家自行感受一下。

有時候週末邀請朋友到家吃飯時,要到樓下菜市場買食材,基本都是直接穿著拖鞋短褲就去的,因為那樣特別接地氣。一進菜市場就能聞到鮮肉、魚腥、菜葉的味道,各種吵雜聲也隨即環繞在耳旁。菜場市井混雜,虎背熊腰的大叔或膀闊腰圓的大嬸們刀客般兀立,一派睥睨之態,傲立於江湖上,確實有幾分“淩淩漆”的神韻;水產品檔口的各位似乎要更有“品位”,身前的水槽不斷地冒泡,各種魚蝦蟹龜都圍在他身邊,一副“龍王”姿態。肉販們一般都有“幾道散手”看家的,當妳只要對某種食材表現出一點點意向,二話不說,水產品是手到擒來;對於砧板上的肉骨是手起刀落,手法熟練精確又華麗,當妳還在驚嘆如此神乎其技的拿手活,聯想著“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之際,店家告訴妳“三斤七兩,一共….要不要湊夠…?”此時,妳的手正下意識地伸向口袋。相較肉販而言,菜販的姿態就低一些了,每每走過,不管妳帥不帥美不美,一般都會“靚仔”或“靚女”地咬喝著,可是相當油滑。雜貨店的老闆,也不簡單,妳說要多少錢的花椒八角,隨手一抓便是了。不信?放秤上妳就知道不假了,簡直是“賣油翁”翻版!還記得《功夫》裏面豬籠城寨的各路高手嗎?菜市場這地方出沒久了,便知其中藏龍臥虎真人不露相。

逛的時候,只要目光停留在某種食材上幾秒,店家反應特別快:靚仔,是不是要買××啊?我這××很好啊,紅燒用這個好,熬湯那個好,清蒸用這個就行了…諸如此類的。對於這種開口第一句就淨說大實話的人,我一般會多看食材兩眼,再瞄一瞄他的眼神。眼神裏要是透露著“看妳就不像經常到菜市場的人,吃定妳了”,仿佛看到砧板上的鮮肉一樣似的,我就會徑直離開;而那種眼神清澈誠懇的,仿佛透露出“物美價廉”包妳滿意的自信,感覺連他家的食材都向我招手,一副“蠟炬成灰淚始乾”的英勇模樣。看,我就喜歡這樣童叟無欺的店家!

一開始涉“市”未深時,我也是比較單純的,慢慢地,自己也學會了怎麽判斷某種食材的品質,至於價格,心裏也有個底了,如果對方的眼神是善良的,食材的品質過得去,價格不離譜都會聽對方的。

貝索斯說:善良比聰明更難,聰明是一種天賦,而善良是一種選擇。是的,不說在大的商業社會,在菜市場就可見一般了。但我覺得菜市場裏面較多的還是善良和溫暖,譬如第一次做蒜香排骨、紅燒豬肘時,不知道哪塊合適,店家會給我意見,包括怎麽做以及小技巧;錢沒帶夠時,蔬菜店家可以讓我賒賬;早上讓水產店家留斤半大只的羅氏蝦給我,下午買拿,最後發現當天的蝦賣完了,水槽裏剩著的都是留給我的……有時在收攤時間,看著各個攤檔的菜販陸續準備收攤回家時,都有一份暖暖的感動。

電話裏跟我媽說:“我開始買菜做飯了。”她簡直驚呆了,二十多年都沒有過的事情呢!每每說到食材價格什麽的,她就會說,“買貴了啊”。此時我就會說:“可不就是,妳不是常說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嘛。”








現在每次回家,也會盡可能地陪媽媽到菜市場買菜下廚,我很享受在逛菜市場時帶來的愉悅。菜市場裏很雜亂,雜亂中又有一種說不清楚的溫柔,讓人感覺到踏實和安穩。

我想“古龍寫:一個人如果走投無路,心一窄想尋短見,就放他去菜市場。”大概是一進菜市場,雜念就靠邊站了,對生活的熱愛也被重新激發出來吧。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