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琪拉編譯 Photo Credit: Joshua_Willson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美國總統候選人川普曾經說過:[認列營運損失一億元可以避免繳交未來的聯邦稅。] 在與希拉蕊的辯論會上,他也重新提起自己對稅務的專長。
這樣的想法有點類似很多人對於消費的錯誤觀念,或是商家為了鼓勵消費使用的手段,只為了合理化消費者花錢的理由,讓人真的以為自己有省到錢,雖然事實並沒有。
很多高所得,需要負擔最高所得稅率的人都希望自己不要繳交太多稅。他們從專家或是會計師那邊可能得知可以利用自用住宅的貸款利息來抵稅,因此有人可能會得出這樣的結論:我們需要購買更大的房子,這樣就可以減免更多的稅。但我們為何不這麼做呢? 買更大的房子,負擔更多的抵押貸款,省更多的稅? 聽起來像是個聰明的點子。
除了賦稅外,生活中也有很多類似情況。假設你為了要買一瓶鮮奶而走進超級市場。回到家後,你太太竟然發現你買回了一台腳踏車。當她質疑你時,你可能會反駁說:[腳踏車正在大特價,我省了台幣2000塊錢,這不是很棒嗎?]
不,這一點也不棒!你還是多花了不在預期內的台幣4000多塊錢。現實是,你家裡需要牛奶,但在你想出可以[花錢]同時又[省到錢]之前,你不需要一台新的腳踏車。雖然這是一個很簡單大家都懂的道理,但是還是很多人常常會掉入陷阱。
比較理性的作法是,學習區分自己[花錢]的決定以及[省錢]的決定。詳細計算自己應該實際要負擔的賦稅,只買自己計畫中需要買的物品。另外,重新檢視自己生活的價值,避免活在一個花很多錢卻不符合自己需要的生活中。
以下還提供幾個幫助人們理性消費的做法: 1.避免預期外的血拚行程。2.每週或每日記帳。3.只用現金消費。4.購物前先列購物清單,並且只買清單內的物品。5.紀錄花費的項目,是飲食、娛樂、還是奢侈品。
有人說過,訓練大腦對數字的敏銳就像重力訓練可以鍛鍊肌肉一樣,透過上述這些練習,就算無法做到百分之百,但也在訓練我們的大腦朝向理性消費的思維前進。
參考資料:
●Spending More Just to ‘Save’ Money Is a Self-Defeating Strategy
●21 Ways to Spend Less and Save More Money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