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陳木村
2013年3月在東京車站旁,有一棟建於1931年的老建築東京郵局,經過老屋建築再生,將原來的五層樓為基礎建造出38層的高樓,讓老屋再生成為時尚的辦公大樓,不只保留原有郵票展售之地,同時也成為東京地價最高的空間之一。
曾幾何時台北市政府也曾經規劃出「城南博物館」的概念,也就是擬把北市南區的人文與生態串聯起來,所串聯老建築及老屋,包含中正橋、紀州奄文學森林、客家文化公園、十字樓、嘉禾新村、自來水博物館園區、寶藏巖、煥民心村、溫羅汀街區到河濱波斯菊花海區,幾乎可以說融入文化、產業、觀光及餐飲等多元的文創產業區域。
其他各地如台中、台南也有老屋再活化的案例,如台中市文學館委外經營,開設了一家「櫟舍文學餐廳」,還有一棟一德洋樓也是委外經營,採取包含文創、餐飲、書房等多元經營。台南市也把特定古蹟的廳長官邸,整頓成為市長接待外賓使用,各有各的活化方式及運用。
就以老屋(古建築)而言,有宿舍、洋宅、民家或三合院等型態,又區分為私人老屋及公有老屋。台灣公有老屋從早期的荷蘭、民初或日治等時期,所遺留下來的老屋都很具特色,這些老屋基本上都已經歸屬中央或各地方政府管轄、管理,但就整體而言,目前比較傾向於靜態的居多,因為各地政府都深怕這些老屋被過度使用後,會造成這些老屋的折損與破壞,所以大多數是採取靜態的展示方式,但仍然還是有些老屋尚未活化與再使用,如台北艋舺地區的剝皮寮,雖然已經整頓完成,但卻也空閒在那裏,未能再善加活化。
至於私人老屋也是如此,大多數老屋都面臨祭祀公業的問題,所以也是有很多尚未再加以活化的原因,有些甚至已經面臨荒廢或倒塌的現象。私人老屋除非是聚集在一條街上,就如我早期曾經輔導的商圈或老街如:淡水老街、三峽老街、大溪老街、安平老街等,當然也有些獨立式的老屋已被活化成為民宿、咖啡館或是藝文中心等。
老屋因為有著過往的歷史淵源或使命,也有動容的建築與空間,更可以讓人緬懷的情境,因此如果能善加再造或活化,以文創利基融入當初的意義及人文元素,對世人也能產生附加的教化功能,那將會更形特色與價值。
基本上老屋除非需要再補強安全結構,否則建議如果結構安全沒問題,只要再加以整理、整頓及美化即可,也不建議再重新改裝或補充、粉刷油漆等,因為保持原味才是對老屋的延續與維護。同時周邊再搭配以當地季節性的植物、當地民俗的造景或圖像,以及當時的人文產品或產業就好。
老屋的文創再造或活化,除了前述的要素之外,更兼具了該地區文化與自然的延續,也不一定要具規模或擴充,秉持維持現狀、保持原味、更具創新,就是老屋文創發展的最佳契機。
老眷村再造活化成為區域公民會館
金門很多私人老屋長期任其荒廢很可惜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