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李建宏

基隆市長的罷免案剛塵埃落定,也象徵著這一陣子的政治紛爭暫時的告一段落,不論結果如何都值得我們去反思,首先我們如何去理性看待罷免制度的行使,而罷免在有效表達民意與成為政治鬥爭的工具的一念之間,除了考驗政治人物的良心外,也考驗選民的思考,假如罷免是建立在仇恨及缺乏思考的人云亦云之中,這樣的罷免意義何在除了墮落成政客噁心政敵的工具外,而看不到所謂民意的表達,對於基隆市長的罷免案,理性的思考下,日後應該更細緻的思考避免成為政治報復的工具。

對於這次基隆市長罷免案的失敗,根本的原因就是師出無名,罷免方居心不良導致的,本質上罷免方把罷免制度當作打擊政敵的工具就注定會失敗,加上民進黨首鼠兩端的作風,雖然對外宣稱跟自己無關,但是當曾經是前市長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加入這場罷免案的當下,民進黨的撇清顯得如此蒼白無力,其實要罷免就光明正大,政黨主導罷免沒有不正當,如果問心無愧何必遮遮掩掩,政治責任首重誠信,民進黨這樣的操作所謂誠信蕩然無存,故失到寡助被選民反對是必然結果。

ADEY0308
圖片取自:(wikipedia)

對於這一次的基隆市長罷免案我們要以哀矜勿喜的態度看待,反思罷免制度為何成了政治報復的仇恨工具?雖然天下無絕對完美的制度,但制度的核心往往是人,無論是設計制度到執行制度,都離不開人的執行,當人的仇恨勝過理智,加以居心不良的人煽動,會讓立意良善的制度變成一灘臭不可聞的死水,這也是基隆市長罷免案給選民的一個反思,作為四權之一的罷免權,立意上是為了淘汰不適任的民選官員及起到督促官員的作用,當被有心人利用即當成仇恨及煽動對立的工具,所謂的罷免就會成為眾矢之的笑料,而這個罷免案的結果,其實反映出選民對罷免仇恨化的抵制,可惜的地方在於作為背後煽惑者的民進黨到現在都毫無檢討之意,也不正視選民的思考,當罷免被當成有心人打擊政敵的工具當下,所謂的罷免就會變成一種膚淺笑話,這才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地方,我們應該避免歷史再度重演,政治應該良性互動而非惡性報復,這才是這次罷免案我們要反思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