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肖霞客(旅遊達人) 

離開實皆後,將來到曼德勒市區南邊的阿瓦古城,司機開車通過阿瓦大橋後,很快就來到一河岸,在此見到幾條渡船,司機指示乘坐渡輪過河,就可到阿瓦古城,他會待在此等我們回程,心想過河後沒有交通工具如何參觀幾處古蹟,但既來之則安之,沒想到過河後就有很多輛馬車等待遊客的到來,實在是有棒的旅遊體驗。原來從實皆前來要先過米界河(Myitnge,意為小江,伊江為大江),阿瓦北靠伊江,東靠米界河,位於河口處,否則走陸路需繞道甚遠。查閱地圖後,可發現遊客需在「阿瓦渡輪碼頭」下車,然後乘馬車遊Yandana Sinme佛塔、寶迦雅柚木寺(Bagaya Kyaung)、南明瞭望塔、瑪哈昂米波山,此次又另外參觀一處需付費的古蹟遺址,在此地圖沒有標示。從此河可見米界河是伊江的一條支流,而此處所指的碼頭無任何設施,只是個載客船隻停靠點,在此還可看到青少年在河中洗澡。

ADDY3242

要遊阿瓦要先渡過米界河,主要四個景點的距離並不遠

阿瓦(Ava)是緬甸古地名,也是緬甸地區於14世紀中期左右建立的王朝(1364-1555年),阿瓦王朝是一統治上緬甸地區的王國。阿瓦王朝繼承自敏象王國、彬牙王國和實皆王國,而這些王朝自13世紀晚期蒲甘王國滅亡時,已經開始對中部緬甸的統治。就如很多緬甸小國般,阿瓦王朝是由緬族同化的撣族王朝統治。而不論是地名或王朝,名稱有「寶石」之意。以阿瓦都市為主軸的阿瓦王朝常年與撣邦爭戰,後來遭撣邦攻入,其建都阿瓦古城的政權,一直到1753年才瓦解。南明永曆帝朱由榔曾逃竄至緬甸境內,居於此處,並在此受難(中文維基)。阿瓦在1989年才改為因瓦(Inwa),難怪此地稱阿瓦與因瓦,原來是改名了。

ADDY3243

從實皆到因瓦,坐船渡河是較快速的方式,也是種不同的旅遊體驗

ADDY3244

從伊江支流米界河可見到不遠處的阿瓦大橋,難怪阿瓦是河口之意

ADDY3245

皮膚黝揮的青少年在米界河快樂洗澡

ADDY3246

過河後需乘馬車遊因瓦,馬車殘破,但馬跑得很快

ADDY3247

馬車奔馳在阿瓦的鄉間小路,蒼天大樹自有一番風情

1555年阿瓦王朝被來自南方的東吁王朝所滅,而東吁王朝與後來的貢榜王朝皆定都於阿瓦城,直至1783年貢榜王朝的Bodawpaya王在阿瓦城的東北方建立新都城Amarapura(烏本橋所在的城),阿瓦古城才結束其長達400餘年首都的位置。1839年的3月份Amarapura至阿瓦、實皆、敏貢一代發生毀滅性的地震,許多建築夷為平地,也因首都位於Amarapura的因素,貢榜王朝選擇到曼德勒建立新都城,阿瓦古城從此逐漸埋沒在荒煙蔓草之中。現在阿瓦古城成為重要的歷史聖地,27公尺高的南明瞭望台,成為阿瓦古城宮殿的最後遺跡。從以上說明可知將阿瓦當作都城的王朝共有三個,分別是阿瓦、東吁、貢榜,而貢榜王朝就是建都曼德勒的緬甸最後王朝。

渡河並乘坐馬車後,馬伕在鄉間道路行走,現在此地已完全看不出是古代的都城所在地。整個因瓦沒有高樓,完全是個鄉村景色,也會見現代佛塔,但這不是來因瓦的目的,奔馳的馬車很快送我到一處稱為Yandana Sinme Pagoda Comple的遺蹟,而Complex乃指建築群之意,在此可見幾座殘破的佛塔與佛寺,但規模並不大,見到幾尊佛像已暴露在外,但受風吹日曬的佛像另有一份歷史滄傷感,且寺旁還有幾棵大樹,有寬厚的板根與粗壯的樹幹,可看出此佛寺的歷史。因為特別專注於對佛像與大樹拍照,反而忘了對整個Complex拍照。此外,此處有小販在此叫賣古文物,這些古物一定是現代仿製,不過看了一個造型特殊的煙斗也就買了。

此佛寺雖已殘破,但因其歷史意義,也列為我緬甸行的第15座佛塔。這邊的佛像似曾相識,該佛塔群的佛像似乎擁有不同於緬甸的異國風情,好像泰國世界遺產大城府的佛像,大城被緬甸所破,佛寺被毀,泰國新王朝才將首都遷至曼谷,也就是拉碼一世於1782年建立並延續至今的札克里王朝。而眼前佛像的造型與臉孔非常神似大城府那顆被包在樹根的佛頭,兩者有關聯嗎?經查閱資料,發現還真有關係,眼前佛寺是泰國大城人的工藝。原因是貢榜王朝(Konbaungy;1752–1885)多次攻打泰國大城王朝(Ayutthaya;1531–1767)。更在1767年大規模入侵並成功打下當時的首都大城Ayutthaya,並將藝術家、音樂家、工匠、教師、詩人、學者等超過萬人俘虜挾持回到阿瓦城。造就阿瓦古城不凡的藝術價值。原來此佛寺這麼有歷史價值,緬甸政府將因瓦、實皆等古城的古佛寺列為世界遺產的預備名單,相信此殘破的佛寺,因其牽涉到緬甸與泰國的歷史發展,將有機會成為世界遺產。

ADDY3248

Yandana Sinme Pagoda Complex可見多座大小造型不同的佛塔

ADDY3249

此佛塔的前端建築已毀,後方有板根大樹及棕櫚樹

ADDY3250

方底佛塔,塔頂還有五層的小塔,可清楚見到磚頭結構

ADDY3251

從殘破佛塔可見如何將華麗的裝飾安置在磚塔上

ADDY3252

佛塔旁的參天大樹,可見此寺歷史悠久已超過二百多年

ADDY3253

佛寺旁還有另一顆巨大的板根大樹

ADDY3254

大樹的枝幹蒼勁有力,相當吸睛

ADDY3255

殘破的佛寺外牆,屋頂已消失

ADDY3256

從殘餘在磚頭上的發黑裝飾,可見其悠久歷史

ADDY3257

保存較為完善的大門為常見的樣式,但在門上有一跨腿雕像

ADDY3258

進入佛殿後,在兩柱間可見大小佛像及背後的棕櫚樹

ADDY3259

屋頂與地板皆不見,但正前方仍見佛祖端坐在蓮花坐上

ADDY3260

此佛像由泰國大城的工藝師所雕刻,與緬甸佛像藝術不同

ADDY3261

另一尊端坐在佛塔前的佛像

ADDY3262

又是一尊沒有屋頂保護的佛像,更顯深厚的歷史感

接者馬伕送我來到第二站Bagaya Kyaung寺,Google地圖稱其為「寶迦雅柚木寺」,當天一早已在曼德勒見到金色僧院,該佛寺亦由柚木建成。它是一座建在阿瓦宮西南的佛教寺院。貢榜王朝的Hsinbyushin國王在位期間(1763-1776)建立此寺院。但1821發生了一場大火。包括此僧院在內的許多重要建築都在大火中被燒毀。1929年政府嘗試重建,在舊寺院所在處建造新的佛寺,以供佛像和藏經使用。該寺院是仿照舊寺院的模型建造的。由七層尖頂組成的佛殿。它還有八個由磚砌成的樓梯。僧院由 267 根巨大的柚木柱建造而成,結構巨大:長57 m,寬31 m的平台。這座飽經風霜但宏偉的僧院矗立在寬闊的稻田中間,棕櫚樹、香蕉樹和多刺的綠色灌木叢叢生在其陰涼的基地周圍。寺院裝飾著精美的緬甸建築作品,如雕刻、花卉蔓藤花紋、彎曲的小雕像裝飾和鳥類和動物的浮雕以及牆上裝飾的小柱子,這些都是阿瓦時代的藝術作品(英文維基)。

從此文可知該寺是毀於大火而不是1983年的大地震,Bagaya Kyaung是一座柚木寺院,故容易被大火焚燬。它是阿瓦地區兩座具有重要建築意義的寺院之一,另一座是位於舊都東北角的Maha Aung Mye Bonzan。該遺址最初包括一個裝飾精美的木屋頂,類似於曼德勒的Shwenandaw僧院,但在1929年,被替換為現在的波紋鐵屋頂。儘管失去了屋頂無價的工藝令人遺憾,但結構的部分修復可能使它免於大面積毀滅,這就是這片土地上數不清的18和19世紀柚木僧院的命運(亞洲歷史建築網)。

緬甸的大多數傳統寺院都佈置在東西軸線上,以便讓寺院最神聖的佛殿,成為向東方之處。Bagaya Kyaung也不例外,且位於 31 x 56 米平台的東側,頂部是尖頂狀的pyatthat屋頂。再往西,在同一個平台上,是寺院最大和最高的部分,被堅固的木牆分成兩個東西向的房間。如上所述,屋頂最初是木頭的,但在1929年被波紋鐵取代。有多個漸縮層,層與層之間距,原本可裝飾各種奇特的裝飾,如金色僧院裝飾,但現在只剩下簡陋的屋頂而倖存下來。內殿的東側(正殿)很可能被用作接待大廳,包括一個寶座一樣的基台(或稱講台),佛像坐在那裡,面向東方(最吉祥的方向)。講台現在是空的,但它可能曾經擺滿了經幡、較小的圖像、花瓶,甚至是西方時鐘。內殿西側(後殿)保留了東側的形式,但內部裝飾較為簡陋,可能是僧人用作宿舍和書房的地方。

整座佛寺內外都是精雕細琢的木頭,也有典型的門框裝飾,但主佛殿異常樸素。中央核心的佈局與曼德勒市金色僧院雖頗為相似,但沒有那麼華麗,畢竟金色僧院是敏東王的寢宮,且在此沒有完全被金箔覆蓋。但主要的木結構仍然存在。在1990年代,政府增加了一些石階和結構來幫助支撐它。因當天早上已參觀過金色僧院,而兩者是無法想比擬的,故也沒有太多裝飾可拍照,不過作為目前緬甸已很少存在的木佛寺,仍是值得一遊的,也是我緬甸行的第16座佛寺。

ADDY3263

Bagaya Kyaung寺原來的木屋頂已改為五層簷屋頂,前方見到香蕉樹

ADDY3264

主體建築旁有一座七層佛塔

ADDY3265

木頭欄杆亦是釉木,顯得相當黝黑,周邊有各式植物

ADDY3266

佛寺由木雕板所圍成,圍板中嵌有成排的圓滾棒狀裝飾

ADDY3267

入口木門的木雕,與金色Bagaya Kyaung僧院不同

ADDY3268

寺內擺放精美木雕的大木箱,內裝經書

ADDY3269

另一大型木雕箱,還裝有輪子

ADDY3270

成排的釉木盡頭為佛祖寶座,與金色僧院設計類似

ADDY3271

置放佛祖的基台,四周環繞木雕版

ADDY3272

抬頭可見柚木所撐起的天花板,正殿裝飾相當樸實

ADDY3273

基台上的成排柚木與木圍版

ADDY3274

佛寺的外牆, 有多個入口與窗子,但金色僧院則較少門窗

ADDY3275

各入口的門框造型與常見佛祖寶座造型相似

ADDY3276

從側後面看佛寺,可見整座佛寺相當黝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