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法藍瓷編譯

當你外出想聽音樂的時候, 可能就是簡單的把耳機插到耳機孔; 又或許像無線的 Airpods一樣, 耳機早已在你耳朵裡, 剩下要做的就是熟練的從Spotify或 Apple Music應用程式裡把音樂呼叫出來, 在這短短過程中, 你可能不會經過太多思考。這一切的一切就是所謂移動式的音樂享受!!

然而時間回溯到二、三十年前, 如果你想讓音樂帶著走, 有很大的可能是透過Sony所出的Walkman隨身聽; 也就是這台機器讓所有的錄音帶可以從家用音響機器裡被帶出來。那為什麽要在這邊討論舊的科技呢? 原因是, 這些就是一切個人移動式音樂享受的起源。 

早期在1979年, 當時Sony的會長盛田昭夫(Akio Morita)廣邀所有年輕人、工程師、科技專家以及名人在一個會議上一起見證一個最新的科技原型, 也就是一台將新聞記者原本採訪用的機器(Sony pressman)加以改良過後所變成的迷你音樂播放裝置。 

『這一台機器絕對會滿足那些想要聽音樂聽一整天的年輕人,』盛田興奮地告訴他眼前的聽眾。『他們可以透過這台機器把音樂帶著走, 如果我們也把立體聲做到耳機裡去的話, 這在市場上將會大受歡迎。』森田在會議上已規劃好下一步, 就是透過耳機與音樂機器來做結合。 

HBGT08

1979年的7月1日,  Sony在日本發表了一款藍、銀色彩相間的Walkman隨身聽(TPS-L2), 要價日幣33,000元, 等同於150塊美金一台, 並且在一年之後就進攻美國市場。儘管有些懷疑論者預測並唱衰這台昂貴的機器, 緊咬著它無法錄音, 所以肯定賣不好。而TPS-L2狠狠透過絕佳的市場反應, 也就是在兩個月當中狂銷五萬台的傑出銷售成績, 顛覆了這些懷疑論者的觀點。不但如此, 這台機器也徹底地改變了人們聽音樂的習慣。音樂從原本的屋內帶到屋外 並且可以移動, 從原本只能透過喇叭公開播放到可以成為個人完全私密的享受。在當時移動式音樂享受是一股熱潮, 但那時所謂的音樂模式是一個大喇叭扛在肩膀上, 凡經過之處所有人都被音樂給轟炸、干擾, 而這就是為何那時這種播放器叫做『轟炸音箱』(BoomBoxes)的緣故。 

Sony之後所出的Walkman機器更加入了許多改良, 例如, 一台機身附贈兩個耳機孔, 讓好友也可一起享受音樂。專門研究科技歷史的Stewart Wolpin就如此說道:『Sony的Walkman將許多東西結合為一, 將一台晶體收音機大小的音樂品質做到極致, 再搭配無懈可擊的立體聲耳機, 同時你可以塞到口袋或放在背包裡, 而這樣的風潮創造了80年代的音樂文化與印象。』 

之後的Walkman機種, 除了卡匣式的, Sony也推出特殊小型CD片規格, 支援所謂DAT數位音樂格式, 有些甚至能夠播放影片。Sony的音樂播放器市場蟬聯寶座好長一段時間, 直到 Apple iPod與iTunes的出現才將王位拱手讓人。 

也許在今日這樣的標題, 也就是『Sony的Walkman已經40歲』聽起來有點諷刺, 因為這樣的商品已不再是市場主流, 但不要忘了它曾經代表一個時代, 象徵意義就好像是Xerox代表影印機、Kleenex代表紙巾, 而Walkman就是音樂潮牌的精神, 正所謂的肉體不斷在變化但精神永遠不死的最佳典範。

ReferenceBefore there was an Apple iPod, there was Sony Walkman. 40 years of music on the m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