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繆葶
人類每年製造超過2.2億噸塑膠。儘管大家都知道回收的重要性,這些塑膠的下場多半還是進到垃圾掩埋場,或是海洋中,以美國為例,每年3300萬噸的塑膠製品,僅有約14%被回收。(同場加映:冰島設計系學生發明「自動分解」的寒天水瓶,欲取代塑膠寶特瓶)
如今日本學者發現了解決這個問題的小幫手: Ideonellasakaiensis 201-F6(簡稱I. sakaiensis)。它是一種細菌,能夠分解一種過去幾乎不能被生物處理,名為PET的塑膠原料聚合物。
當I. sakaiensis被放置在PET上時,它會依附在聚合物上並使其退化成名為 MHET(mono terephthalic acid,單對苯二甲酸)的中間產物,爾後,只要再加入一種酶,就可將其轉變為形成PET前的兩種基本材質。雖然一般大眾對於這樣的過程可能無法理解,但上述所提到的兩種特性,讓I. sakaiensis細菌成為科學家眼中的當紅新寵。
「透過這個細菌,我們將有機會擺脫PET對世界造成的廢棄物困擾。這個細菌不只讓PET材質可以退化為原型,我們還可以讓它轉化為基本物質提供再利用。」生物學家Uwe T. Bornscheuer說。
雖然現階段這類細菌總共需要6週時間來分化PET,但研究學者也發現這些細菌可以改變體內的基因排序,得以加快分解速度,為未來在PET廢棄物處理上點亮了一盞明燈。(塑膠廢料不再萬年不滅,還可回收煉油!國內已有數家廠商投入)
「當我們掌握這樣的特性,我們就可以讓這樣的程序更好、更快。」Bornscheuer說,雖然這樣的基因排序改變仍須控制其餘外在變因,目前僅能在實驗室中進行。
其實這類細菌並不是唯一一種可以分解塑膠的自然生物體,包括像是某些蕈類、深海微生物或是蚯蚓,都具備分解塑膠製品的能力,然而I. sakaiensis是唯一一種可以讓PET退化成單一物質的生物體。而它的被發現,不僅是我們得以處理塑膠廢棄物的解方,或許也象徵著地球正在為了適應人們生產出的大量垃圾而進行進化。
當然,發現一種能夠分解PET的細菌並不能解決堆積如山的塑膠廢棄物,並非所有塑膠都是由PET這單一物質組成,有許多塑膠製品中仍存在I. sakaiensis無法分解的成分,但研究學者也不會因此氣餒,Bornscheuer提到:「在我的認知中,這是第一種已知可以使PET退化的細菌,以此為利基,科學家必然能夠延伸出更多元的研究。」
核稿編輯:黃培陞、林冠吟
資料來源
We just discovered bacteria that can eat our plastic
延伸閱讀
>>「洗髮乳是包在塑膠瓶裡的水」:這塊肥皂不加一滴水,為地球省下6萬個塑膠包裝
>>「廢棄寶特瓶不是垃圾,而是要用在對的地方」-企業投入循環經濟,發掘空瓶裡的秘密花園
>> 無塑時代終於來臨?法國創先例,2020年起全面禁用塑膠餐具
本圖/文由「社企流」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請見:科學界新寵兒!這個吃塑膠的細菌,能將寶特瓶分解至原始狀態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