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不管經過多少次教改,每年都仍然會掀起一陣對於升學考試作文的批判——而這正是因為台灣人仍然對作文有徹頭徹尾的錯誤認知,更低估了作文本身的價值。作文本該是最能夠訓練學生語言邏輯的項目,我們卻把作文當成「看誰最矯情」的比賽,然後抱怨年輕人的語文能力非常糟糕。台灣人最該改革的正是對作文的態度,否則不管教育改革多少次,這份教育困境或許永遠不會改變。

(責任編輯:林芮緹)

LAG

圖片來源

文/ 黃瑞祥(Sean Huang)

國中會考剛結束,加上大考中心宣布 107 年開始作文將獨立招考,又引發了一波對作文教育的論戰。

我大學時代曾經打工當過補習班的高中作文老師,當時大考中心的作文題目已經生活化,但是學生的作文表現依然停留在那個連我都沒經歷過的、忠黨愛國的年代。這其實就是台灣作文教育始終被詬病之處:不管出怎樣的題目,學生總是可以寫成讓人噁心的「作文腔」範文。最近朱宥勳以作家之姿受採訪指出了台灣學生作文的問題,諷刺有餘但可惜並不深入。

台灣作文教育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 台灣人普遍錯估中文寫作的難度。

非常多台灣人都認為「會說話就等於會寫文章」或者認為「中文沒有嚴格文法所以隨便寫都對」,但這樣的想法正是讓許多人不用心學習作文的最主要原因。

如果大家覺得寫電腦程式很難,那麼,寫文章的難度就難上幾百倍。因為,同樣都是「語言」,人類任何一種日常生活使用的語言,都混雜著各種時間、地域、情境以及文化因素,是一套規則超複雜、而且時常更新的編碼系統,光是要熟悉系統就很需要用心。

雖然白話文運動強調「我手寫我口」,但文章的高度可讀性不等於口語化──這件事情意味著: 寫文章與說話的邏輯結構仍存在差異。

所有的對話都有情境,而且還有各種肢體語言與表情語言能補充口說不足,但文字沒有這些輔助,因此需要更嚴謹。事實上,中文沒有嚴謹文法這件事情,其實正是中文寫作困難的主因。當同一句話可能有不同的解釋、同一個想法有不同的表述方式的時候,如何選擇最精準明確的句子,就是困難之處。作者寫得越隨便,讀者可能就得花上越多的精神才能理解句意。

第二個問題, 作文是一種溝通的邏輯訓練,而不是文學的美感訓練。

我再強調一次,寫作就像是寫程式,寫程式需要邏輯,寫作當然也需要邏輯。寫程式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讓硬體能夠運作,等於是跟硬體溝通的一種語言?那寫文章的目的是什麼?當然就是為了讓人跟人能互相溝通。

然而,台灣的作文教育還不夠專注在溝通、也不專注在邏輯上。 許多學生時常會拿出一堆裝飾性句子過多的作文範文,絕望地告訴我,自己寫不出這種文章。事實上,從溝通的角度看來,這些文章大多無病呻吟、毫無內容;就文學的角度而言,這些浮濫的範文也一點都不「美」。

而溝通更本質的事情是,自己得有話想說,才能討論如何說。 作文可以教到一個人如何用更好的方式表現自己的想法,卻無法教你如何形成自己的價值觀;而台灣學生的最大問題往往是,無話可說。

有個笑話是這樣說的:如果你要台灣學生寫下自我的想法,台灣學生會反問,什麼是「自我」? 在缺少自我價值、無話可說的情況之下,許多學生只能透過填塞大量無意義的裝飾性句子,好讓一篇文章看起來有 500 字。 如果我們不打算透過教育系統培養出具有自我想法的學生,那就不用期待這些學生在作文上會有什麼優秀表現。

第三個問題,集體想便宜行事的心態。

我認為能真正在作文拿到高分,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可惜的是,多數台灣學生、家長、老師都只是想快速看到結果(好成績),卻不想解決根本的問題(中文能力、邏輯思考與自我意識)。

學生把作文當作是考試的一個「科目」,在無法花太多時間的情況下,最後的結論就是「背誦萬用範文與萬用例句」;家長希望學生能快點拿到高分,一邊強迫孩子背範文,一邊強迫老師猜考題;老師即使知道該如何培養學生的作文基礎能力,但在一周兩堂的時間壓力,家長、學生的分數壓力下,也只能幫著猜題、給範文。

台灣作文教學方式,是市場導向的結果。 我不覺得學校或者補習班的作文老師們有多罪該萬死,但如果家長持續把教育當成服務業、把孩子分數當成教師 KPI,作文教育永遠沒有真正落實的一天。台灣人對於作文重要性的理解太過膚淺,我認為必須要把視野拉大、把注意力放在作文考試之後的人生,才有可能改變對作文教育的思考跟預設。

進入職場之後,很多人終於發現會寫報告、會說話、擁有良好溝通能力的人,才會在職場成為贏家。溝通能力,就是使用語言的能力以及邏輯能力。適當的作文訓練其實可以是對職涯最有幫助的訓練,只是很多人並不理解。

作文教育可以怎麼做?

任何教育制度,都必須同時考慮體系內教育跟體系外教育。

體系內的作文教育,就是一句老話「考試引導教學」。

考試怎麼考,學校就會想出各種「有效率」的方式讓學生拿高分,我認為如果考試方式不改變,就不會有什麼改善。老實說, 身為作文老師,我不認為「作文腔」的假掰作文有機會拿高分,但這類作文還是可以拿到一定分數的主因是:比這種作文更爛的文章多得是。

白卷、字數過少不成篇幅、文章充滿各種事實性錯誤(例如錯字、錯誤文法),相較之下,「作文腔」的文章還是好得多。大考中心決定將作文考試獨立,我想最大的原因就是降低白卷以及字數過少的比率,但不太可能降低作文腔的文章比例。如果要降低作文腔作文,恐怕得大規模地改革所有學科的考試方式以及入學方式。

以台灣人最喜歡談的美國來說,美國非常重視作文教育 。這件事情一方面當然可以理解成美國人深諳文字溝通能力的重要性,但另一方面,我認為這跟美國高等教育採取申請入學制有很大關係。

美國的申請入學一定要交自傳與讀書計畫(SOP, statement of purpose),這玩意兒非常考驗寫作能力。除了 SOP 以外,面試更是一大難關;事實上,如果一位學生找了槍手代寫 SOP,即使進入面試階段,也會一樣迴避不了溝通與邏輯這兩大問題。如果台灣持續採取聯合考試,把學科成績放在第一順位,就很難避免「作文低能化」的弊病。

體制內的教育必須要能「標準化」,體制外的教育必須做到「差異化」。

體系外的作文教育,時常容易被忽略,但卻是市場機制平衡需求的關鍵。真正良好的作文教育,一定要是小班教學,而且老師的素質必須要夠高才有辦法實踐──換言之,好的作文教育的成本太過高昂同時難以大量複製,很難落實在體制內的教育當中,必須依靠體制外的教育才有機會平衡。

至於台灣的體制外教育,也就是補習班作文教育,我只能說,品質有好有壞。有些補習班老師真的是以長期訓練的方式在教,有些只是單純強化了背誦跟選範文的功能,但不論哪一種補習班老師,都顯示了學生跟家長確實有需求無法被體制內的學校教育滿足。

整體說來,我對目前台灣作文教育制度的認同仍比批評更高。雖然目前的作文教育仍有許多不完美之處,但比起許多人口中的無法複製、無法執行的「理想作文教育」,還是好得太多。

台灣真正該改革的是對作文的想法。

如果台灣人無法真正理解作文教育的意義以及重要性,那麼再多「改革」,恐怕都不會產生效果吧。你真正了解作文的重要性嗎?

看更多作者作者好文:

請先寫好中文作文
教育可以「人本」,教育政策不可不「物質」
千錯萬錯,只要「資優」不「成功」就是錯?

(本文經原作者 黃瑞祥(Sean Huang)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 你真正了解作文的重要性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