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鍾小玲╱編譯】 圖片來源:OpenClipartVectors

美國有越來越多的大專院校重新設計課程,以便讓學生成為可以面對未來世界、解決問題的人。

美國紐約倫斯勒理工學院(RPI)週六舉行畢業典禮,凱文.李曼一拿到電腦科學文憑,馬上就忙著把自己的公司搬到加州山景城,這家公司是他和同學一起創辦的。

Resumazing這家公司使用人工智慧為求職者排除障礙,由於人們在職時和求職時所需的技能通常不相同,這家公司提供的工具可以協助求職者,為未來偉大的工程師或天賦奇才的藝術家在求職過程中量身訂做適合的履歷。

李曼在倫斯勒理工學院求學期間,如果沒有參與由該校師生共同組織的跨領域團隊,他不可能開始自己的連續創業家生涯。李曼在學期間就已投入好幾項創業工作,透過學校的合作計畫,他參與了多項為期六個月的工作,像是與多國企業微軟合作等,這些經驗使他獲益良多。

培養學生應用與整合技能
美國有越來越多大專院校重新規畫課程,以培養能夠解決未來世界面臨問題的學生。倫斯勒理工學院正是其中之一,他們希望學校所培養出來的大學生除了習得相關科技外,還能擁有敏捷的智能、多元文化能力與國際觀,因為現今人們面臨的問題都是全球性的。

位於華盛頓的美國大學院校協會(AAC&U)政策與公共參與部門副主席韓弗瑞(Debra Humphreys)表示,一直以來,美國高等教育致力於強化學生的海外學習經驗及跨文化理解,而新近的高教重點則是從原本的知識習得,轉移到培養學生在真實世界中應用與整合技能的發展。

倫斯勒理工學院的大學生有機會參與可以改造社區的研究和計畫,像是協助周遭城鎮架設更具互動性的公園網站,或是使用超級電腦和「水下攝影」來分析鎮上主要湖泊的生態系統,再研發出一套虛擬實境的遊戲供民眾學習,讓玩家彷彿置身水底世界與浮游生物同游。學生還因此參加了「改變世界挑戰賽」去競爭大筆獎金。

倫斯勒理工學院教授韓德勒(Jim Hendler)說:「我們尋找的不是單一問題的解決方法,而是如何見樹又見林地看待問題。」韓弗瑞也說,這項改變是為了因應兩大因素,特別是學生在進行實作練習及參與跨領域研究方面,一直以來這些研究都為學生的學習帶來各方面的正面效益,而雇主也一直疾呼學生應該透過這些活動來學習更多技能。

學習與觀點不同者解決問題
至於哪些技能是有價值的,在這點上大學生和雇主不約而同地達成共識。美國大學院校協會在2014年12月針對四百名雇主,以及六百名畢業一年內、年齡在十八到廿九歲不等的大學生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有九成四的學生和九成六的雇主都同意:所有的大專院校學生都應該學習如何與觀點不同的人共同解決問題。

而雇主和學生也都同意,如何把習得的知識應用到真實世界是最有價值的五大技能之一。調查也發現,約有四分之三的大學生已經或是計畫進行校外專題計畫,以展現他們對於習得知識的深度,以及從事研究、解決問題、溝通等各項能力。

不過,大學生和雇主對於大專院校的課程安排仍有不同觀點:「剛畢業的大學生有能力分析和解決複雜的問題嗎?」這題有五成九的學生同意,但只有兩成四的雇主同意。「大學生能掌握全球發展趨勢嗎?」這題有四成三的學生同意,但只有一成八的雇主同意。「大學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判斷力和決策能力嗎?」這題有六成二的學生同意,但只有三成的雇主同意。韓弗瑞表示,美國大學生以往也有機會參與這類校外專題計畫,但這類計畫過去並不受校方重視,現在則有越來越多美國大學看重這類計畫。

推行大學生校外專題計畫
美國麻薩諸塞州的伍斯特理工學院(WPI)是推行大學生校外專題計畫的先導學校之一,他們在一九七○年代大幅修改課程,要求校內所有學生都必須完成至少兩項校外專題計畫,一個是針對學生主修領域的專題,另一個是針對跨領域團隊的專題。過去幾十年來,學生參與這類校外專題計畫的機會越來越多,因為大學教師看到學生跨出舒適圈,參與這類計畫的正面效益。

現在伍斯特理工學院約有七成學生完成了至少一項校外專題計畫,其中有不少學生到海外企業的總部實習,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與地方企業共事。對學生來說,參與校外專題計畫的經驗不光是讓履歷好看一點,還能協助他們發展更健全的人格,進一步去做能影響其他人的事。同時,學生也因而培養了發想新觀點、整合多源資訊、解決問題、負責學習等多重能力。(來源: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本文由「基督教論壇報」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請見:畢業生如何預備自己 成為有全球觀的問題解決者?

Photo Credit: OpenClipartVectors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