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黎松子
我不喝茶,因為我的心不靜。茶非靜不能悟。
想喝茶之人應該上了些年歲,四五十左右,有一些閱歷,有一些積累,雖不能完全沉穩練達,但已經少了年輕時期的稚嫩和狂狷之氣,遇事冷靜客觀,拿捏妥當後才有動作,不會魯莽行事,也不會異想天開,有著謹慎的處事智慧。這類人才能品到茶的道道。茶的品性總是陰柔的,典型的女人味,不像酒,是那樣火爆,刺激,是典型的男人味。茶典雅,恬靜,清香隱隱,沁人心脾,特別是一曲悠遠的古箏或洞簫裡,一杯清茶,香葉嫋嫋,韻也嫋嫋,雲一樣飄逸,霧一樣曼妙,如同美女的娉婷背影,款款淡出人的視線,常說有味道的女人如茶,也懂得茶的典雅,懂得待客到水,要“高舉茶壺,鳳凰三點頭,沖水七分,留三分人情在”。
先人們喝茶是很講求環境的清雅的,茶不是俗物,也不是人們的吃喝玩樂,是要認真對待的,一般人第一意識想到的喝茶環境應該是窗明几淨、輕陰微雨、小橋畫舫、茂林修竹,小院焚香,這是先人們喝茶留下來的傳統,可見,從古至今,品茶都是要清幽、靜謐的地方方可進行,這種地方有氛圍,有情趣,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無俗事紛爭,無鬧市喧嘩,這對繁忙的現代都市人來說更加顯得難能可貴。周作人就說過,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話來說,可以稱作為忙裡偷閒,苦中作樂,在不完全現實中享受一點美與和諧,在刹那間體會永久。品茶,緩解壓力,輕鬆身心的功能對現代人來說無疑是最自然、最健康的生活方式。
茶的本性是靜的,品茶的環境是靜的,但最重要的靜還在於品茶人之心靜。品茶和寫毛筆字一樣,非常講究的,用氣下筆,都要精准穩健,筆頭的力度,路線,要全然於胸,如果心中有雜念甚至煩躁不堪,必然反映到筆鋒上來,稍有猶豫、停頓,寫出來的字就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兒的。年輕人中如寫得一手漂亮的毛筆字,必然是心胸寬闊,少年老成之人,比如,咱們的才女徐靜蕾,外表看起來就是惹人憐愛的小女子一個,但卻寫得一手好毛筆字,在電影方面取得的成就,足以稱得上是當今中國的青年才俊。喝茶之人也要心靜,說到底,品茶悟道都是一種主觀感受,如果你覺得你真“悟到”了,那就是“悟道”了,東方文化,本來就玄之又玄,對於高深莫測的“道”來說,更是沒有一個科學的,準確地定義,都是要靠個人憑藉自己的悟性去貼近它,理解它,如果,你心不靜,自然感受不到大自然靜謐中的妖嬈,移不了情,通不了感,喝茶也就只是種形式了,畢竟,品茶最重要的是個情字兒。
茶非靜不能品,我的心不靜,所以我不喝茶。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延伸閱讀:
【忠於本份‧平凡人生】文集《生活篇》
【忠於本份‧平凡人生】文集《職場篇》
大學生回來了
【忠於本份‧平凡人生】文集《成長篇》
火車飛俠-回想當年春運…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