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默鳴曲

這幾天媒體輿論的瓊瑤熱,非關小說或是偶像劇,是她自己爆料照顧失智丈夫多時插管與否的爭議,名人的家務事果然比戲劇還引人入勝。很多人都看瓊瑤的小說長大,當年的皇冠和聯副是大家的精神食糧,50年前瓊瑤和皇冠出版社的老闆平鑫濤相戀相識的時候各自都有家庭,瓊瑤的小說寫愛情、親情、友情的纏綿糾葛與恩怨情仇,挑戰社會傳統和倫理道德,寫得高潮迭起,絲絲入扣,一部部都拍成電影,電視劇,可以說瓊瑤的通俗文學作品加上與平鑫濤成立的電影公司席捲這個世代的影視,包括大家熟悉的影視主題曲,捧紅了數不清的知名作家和偶像明星。瓊瑤一生離不開戲劇,她的真實生活也充滿戲劇性,如今到將近80歲還要演一齣讓人矚目的崩潰大戲,為自己過去背負小三的罪名及所做的醫療方式對丈夫的前妻和三個孩子道歉,把失智的平鑫濤還給他的孩子照顧,表示不再探望丈夫,這樣生離死別的戲劇張力讓人嘆為觀止,佔據影劇版的頭條,也在社會版引發很多討論。

失智、插管、長照這已經是每個家庭都要面臨的嚴肅話題,因著健保的周全照顧,預防醫學普及,台灣人的餘命比以前長,老齡化社會來臨,家家戶戶幾乎都有年長者老人需要照顧,老人照顧老人的家庭也很普遍。失智隨著年齡老化而遞增,平均3成的人會罹患失智。根據研究推估到2060年,台灣將有近80萬的失智人口每一個失智人口就代表所有家庭成員必須面對長期照料的衝擊。平鑫濤失智之後又中風400多日子的照護讓家屬心力交瘁,但是他們畢竟是環境優渥的家庭,有祕書、看護、司機等幫手,但是絕大多數的家庭要面對的是奔波於職場和醫院或是安養中心的窘況,經濟的拮据和職場工作的壓力,再加上親人的失智,讓家屬好像燃燒的蠟燭,最終還要面臨殘酷的插管、拔管的殘酷決定。

d2388678

(圖片載自網路)

瓊瑤與丈夫家人的衝突引爆點在於該不該插管,讓他靠著機器維生或是拔管讓他平靜地離開,插管和拔管與否,每個病患情況不同,應該尊重醫師的專業分析,再由家屬共同討論最合宜的方式,任何決定都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每一方都出於愛,但是任何抉擇都好沉重。名人一旦把家庭私事公諸於世,讓網友加入論戰、按讚,讓焦點模糊化,雙方各自發表長篇論述並接受媒體訪問來強化自己的觀點,尤其平家人的家務事牽扯幾十年的婚外情因素,彼此互信、互動基礎薄弱,很難平心靜氣的討論協商,任何一方的決定都會產生尖銳的質疑與對立。社會大眾看這則新聞議題絕對不能坐壁上觀,除了滿足窺探名人的家庭隱私,更重要的是每個家庭都要認真思考插管與拔管的問題,長者需要去面對決定自己的最後醫療方式,不是在彌留或是意識不清的時候讓家屬天人交戰的做決定,。這也是每個家庭都應該探討的嚴肅問題。

安樂死在台灣並未合法,但是根據現在的法令《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在生命末期的病患經過醫生確診,和家屬同意就可以拔管讓病人安靜地離開,台灣推動安寧療護多年,但是鼓勵大家簽屬「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只有40多萬人,每個人在健康的時候都可以自主決定,不必把決定交給家屬產生紛爭,藉著名人家務事提供大家省思,財產的分配可以預立,同樣的,生命終點的告別方式應該同樣是不需逃避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