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草根影響力新視野╱記者林旻柔】
台北市即將有第二個肺?台北市市長郝龍斌曾表示,台北市的第一個肺是大安森林公園,第二個肺是內湖垃圾山舊址、未來的復育公園。他指出,市府和市民把不可能變成可能,將此地從「都市之瘤」變成「都市之肺」。
日前國際知名的黑猩猩保育學家珍古德博士來台,捐贈1600株台灣原生樹苗予台北市。珍古德博士在生態環保上有卓越的貢獻,她表示,18年前第一次到台北,看到台北經過幾年的蛻變,她認為,改變是經過長時間及很多人努力的結果。近年來,愈來愈多國家了解種植原生種植物對生態保育、復育的重要性,而世界各國也逐漸重視及響應種樹活動。最重要的是,這是讓蝴蝶自在飛翔、動植物自然生長、環境變得更美好的關鍵。
過去的內湖垃圾山,因為堆滿垃圾、廢棄物,氣味難聞,很多市民將之視為毒瘤。經過多年清運復育之後,現在的內湖垃圾山已經改頭換面,除了復育林區,已經有一百六十二種喬木、灌木、草本等植物;根據台北野鳥學會的調查,有二十三種鳥類在這裡出現。
郝龍斌表示,內湖垃圾山是用篩分方式,成功將垃圾移除,開創了臺北市環保嶄新的一頁,更創下亞洲之先例。未來的內湖復育園區,除了生態豐富之外,景觀上也有別於大安森林公園,特別是40公尺的小山丘,民眾可以登高望遠,眺望台北101,也能飽覽臺北市的美景。
內湖垃圾山的實例,是透過環保意識提升、環保知識的建立,及配合垃圾減量資源回收的成功案例。將過去讓人退避三舍的垃圾山,改造成為市民休閒遊憩、觀賞風景的親水公園,未來,若能在此地種植更多的原生植物,不僅多了一些綠化的美景,也可改善台北市的空氣。繁華擁擠的大台北市,因交通流量大、高耗電率所增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僅破壞環境生態的平衡,也危害人體的健康。台北市需要更多的綠地、公園,類似內湖垃圾山這樣的改造實例,的確可以為市民的生活帶來一點新意。其實,我們也可以將此例縮小,在日常生活中,將垃圾分類減量、做好回收,在居家環境、辦公室裡,以綠色植物代替人工飾品;用最簡單的方法,兼顧環保與健康,可以從你我做起。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