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草根影響力新視野/記者梁瓈月】
今年2015年適逢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全面興起,引領以資料應用為主的「資訊經濟(Information Economy)」,各界普遍認為人類開拓出比以石油天然氣為主的「能源經濟(Energy Economy)」具備更高產業價值的新經濟。
(影像來源:工研院)
據麥肯錫的資料顯示,到2025年物聯網相關應用的產值將高達3.9到11.1兆美元。要怎麼從「以人為本」的角度,提出軟硬整合後產業升級轉型發展策略,並對物聯網的創新模式應用與人才需求提出觀點成為當今世界重要的習題。
工研院董事長蔡清彥表示,物聯網結合大數據後,所延伸出的科技應用無限;包括智慧城市、智慧家庭、智慧製造、智慧健康、智慧交通、智慧農業與穿戴式裝置等,但目前殺手級解決方案仍未問世,產業發展還如同戰國時代,正好是適合台灣新創公司切入的關鍵時刻。
工研院IEK則指出,過去幾年來,台灣產業並未掌握智慧終端轉移及網際網路經濟的崛起,因此物聯網的出現對台灣而言,反而是一個「產業洗牌契機」,締造了一個台灣與別人一起站在同一個起跑點的機會。
目前物聯網的應用可區分為成兩大區塊,包括消費者端的B2C(Consumer)、與對企業與政府端的B2E(Business to Enterprise)、B2G(Business to Government)。但B2C受限於穿戴式裝置,市場發展不如預期,因此目前又以B2E與B2G發展機會較大。B2E主要是智慧工廠或智慧製造的應用,主要是因應未來勞動力可能短缺衝擊所做的升級,希望藉由物聯網找到提高效率、改善製程與提高良率的方法。
目前國內的半導體廠、印刷電路板廠等都已經開始物聯網的應用;例如有半導體廠就透過環境感測來偵測粉塵,以加強先進製程、印刷電路板廠也正透過物聯網的概念導入自動化加強品質,以利於國際競爭。B2G(Business to Government)指的具體應用就是智慧城市,由政府規劃,為的是能夠解決當地人民的需求,包括食安、交通、垃圾等不同環節問題。
(影像來源:工研院)
工研院IEK 主任蘇孟宗則表示,儘管物聯網的應用尚在摸索,但此一趨勢的興起已對產業驅動了五大變革:包括生產方式從集中式大規模生產轉向少量多樣、市場競爭力從cost down轉為資料分析及應用的價值服務、產業結構從封閉的垂直供應鏈轉為開放式平台的生態體系、價值鏈從品牌主導的垂直分工,改成水平及異業結合的新一代的服務型應用生態體系。他也提出台灣在物聯網時代四種以軟硬整合產業轉型升級的模式。
模式一、從Solution Provider 升級Service-Based Solution Provider
透過建立軟體能量以及策略型作為跨入垂直應用解決方案,掌握與建立領域知識(Domain Knowledge),從原有之硬體或零組件供應商,跨入服務價值之提供者 (如研華、台達電等);此模式的重要核心在於以原有之特定垂直應用系統整合能量,以軟體切入應用端之解決方案,甚至是跨垂直領域之平台化方案。
模式二、深化SDx能力,從 ODM升級OSM
過去台灣ODM業者代工模式習於受國際領導客戶定義其硬體功能需求(如廣達代工Google資料中心、鴻海代工惠普資料中心等),若能升級結盟國際大廠生態,透過提升軟體能力朝向軟硬整合,轉型為OSM(Original System Manufacturing)業者;並以原有代工模式掌握硬體製造能力,針對不同應用加上系統軟體技術(如:SDx、IaaS等),形成系統製造能力。
模式三、選擇利基應用,從Brand升級 Service-Based Brand
以現有之終端與品牌優勢 (如:宏碁、華碩等),以軟體能力提升硬體價值,此指包括各種智慧手持裝置或利基應用之硬體提供商,針對特定利基應用,以連結應用服務之軟體功能展現整體系統價值、提高客戶黏著度,並以單一平台帶動多終端硬體需求,如票證系統帶動多類型付費終端設備的銷售等。
模式四、透過訂定服務需求規格,從Service Provider 升級Service System Integrator
以台北YouBike為例,在經營者掌握台北市民使用自行車做為大都會短程交通工具的行為習慣之後,可以進一步定義服務流程以及服務需求規格之能力,包含自行車的技術規格、維修系統、計價模式、付費系統等,甚至可以接下來連結城市觀光資訊服務與廣告行銷的商業模式。所形成的整套服務系統與技術,可以複製到台灣各地及海外市場,透過服務系統之整合,增加對消費者之服務價值,並引導出新興系統整合服務業者。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