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麗玲老師/正念家庭與教養專家

張太太有三個小孩,有一天,大家一起在看電視,老大玲玲與老三佩佩都坐在椅子上靜靜的看電視,唯獨老二阿寶跑到電視前面,或趴或坐的,總在近距離盯著電視,張太太看到此景,忍不住就說:「阿寶!太近了,眼睛會壞掉!當姐姐的為什麼都不提醒弟弟退後一點呢?」一氣之下,就把電視關了。
可想而知,玲玲和佩佩開始攻擊阿寶……­­。
張太太對於這類生活中的事情感到非常懊惱,心裡想:「只是要小孩互相關照,為什麼不能相親相愛,而要這樣吵來吵去呢?」。

 

您曾有過像張太太這樣子的心情嗎?

事實上,兄弟姐妹的感情是與生俱來的,那種血濃於水的感情是不需要外界施壓,本質上就會相互關照的。但是,有一些相反於吸力的天生推力會影響兄弟姐妹的關係。比如說:當牽涉權利或權益時,人會被激起本能自我保護的需要,而進入權利鬥爭,一旦這種感情被挑起,就會像許多朝代的宮廷故事一樣,手足之間為了爭奪王位或爭寵,而產生許多互相攻擊的例子了。

另外,出生的排行順序,也會帶來天生的不安全感。通常老大的心情是:害怕有了弟弟妹妹,而不能獨佔父母全部的愛和時間;非老大的心情是:我從來沒有過一個人獨佔父母的時間和愛,我更要努力搶,才會有。因此,每一個出生排行都有它獨特的心情與不安,所以本能的就會彼此競爭。

了解以上的天性之後,再來思考父母對孩子間關係的影響,不知您是否會多一些觀點呢?

家庭的動力中,父母是權利的核心,是孩子的天與地,每一個孩子都希望在父母的心中是最重要的,能夠享有許多的愛與關照,所以父母的許多話及行為,都會被孩子詮釋。

就像前面的例子一樣,雖然張太太可能只是擔心兒子的眼睛會受傷,不希望孩子受到傷害,急忙之時,就希望兩個女兒也能夠分擔她的責任,一起來照顧弟弟。可是,女兒們也在自己的需求中打轉,也得拼命「保護」自己,無法滿足媽媽非理性的期待─照顧弟弟。

然而,從兩個女兒的角度看來,是因為弟弟的關係,而造成權益上的損失(無法看電視),因此,覺得媽媽比較疼愛阿寶(為了擔心阿寶的眼睛,而可以犧牲女兒們看電視的權利),而使得孩子產生了嫉妒,於是張太太的行為,雖然無意卻無形中成為孩子彼此關係的破壞者喔!

要守護孩子間的情誼,建議父母試試:

1.教育角色自己承擔:

不管小孩排行、年紀多大,相對於父母而言就是小孩,心底中還是渴望被關心。所以有關教育事項,還是由父母出發較適當。如:張太太可以和孩子約定:看電視有安全距離,若要看電視,請遵守。並事先討論超過界限時,怎麼辦?爸爸、媽媽不在時可以如何互相提醒?

2.就事論事:

避免連坐法,造成彼此關係糾葛與嫌隙,就事論事誰超界誰承擔結果。如:弟弟無法遵守弟弟失去看電視權利,與姐妹們無關。如此,姐妹權益被維護,該學習的一方也有機會自己負責任的學習。

3. 不支持打小報告:

孩子有時會想爭取認同、注意或無法自在說出自己的需要而批評對方,此時父母除了接收訊息,也得向打報告的孩子表達─1>謝謝他關心對方。2>有關當事者的事,會找當事者了解。3>父母更想聽孩子自己如何?想要?需要?而不是別人的訊息。

4.減少比較,讚賞個人特色:

每個人都有其特別的特質與潛能,無法比較也無需比較。比較就把關係拉到贏輸面,兄弟姐妹間的感情加入贏輸,就變了味成了鬥爭關係。每個人被導向要怎麼做才能得到父母的「眼光」與「讚賞」,那麼兄弟姐妹的關係就整天惶惶不安,深怕又被誰佔了位。

5. 營造互相幫忙氣氛:

當各個孩子都能感受從父母方而來的關心與闗注,自然會安心且打開心的去幫助有需要的兄弟姐妹。如:張太太常鼓勵姐妹們能在適當的距離看電視是很愛自己的行為,問問姐妹是如何做到的?也建議老二可以學學並試試。

兄弟姐妹吵吵鬧鬧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在這種自然的吵鬥間,也相互學習許多人際互動技巧,只要父母不掉入公不公平,而是看待每個孩子需不需要幫忙,介入的方式也多研究,不造成彼此妒嫉,相親相愛的兄弟姐妹情誼自然會在其間滋長。

延伸閱讀:
孩子愛吵架怎麼辦?父母先了解這6招
小心!輕易「分類」孩子,隱含了可怕的偏見

本圖/文由「BabyHome」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爸媽改變教養態度,避免兄弟姊妹吵架的5方法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