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父母與專家之間的分寸拿捏:那次我陪孩子一起成長的機會教育
文/侯剛本
那天晚上臨睡前,葳隨口跟我說了一句:「爸,客廳桌上是我寫的劇本,有空幫我看一下……」;因著孩子學校某個活動,同學之間陰錯陽差的工作分配,讓他肩負這次編劇的工作。
在我的生活中,我很少跟家人討論工作上的事情,雖然「編劇原理」是我在大學執教多年的其中一門課;只是我一直以為這些專業領域,理應和我的家庭生活呈現平行線沒有交集。此外,加上我的家人既不會與沒興趣過問那些,屬於我在學校處理的問題。然而,萬萬沒想到藉由這次特別的機緣,因著孩子的劇本意外拉近了我和孩子之間的距離。
在葳的心中,他從小「大概」知道爸爸是戲劇方面的專家,只是不曉得他老爸究竟「專業到什麼程度」。當然,若以教授爸爸的眼光與標準,想必一個小學高年級學生初試啼聲寫的劇本,確實還是有「很大進步的空間」。
坦白說,創作的人都需要有一股強大的熱情。只是對於一個學習創作的人而言,就算起初作品不甚出色,我也都努力試著不要去打擊到一個學習者,面對創作的原初熱情。面對工作的專業倫理上,這些年我在這個部份自有我拿捏的分際。只是當這件事情,發生在我自己孩子的身上時,此刻我所要面對的,不只是孩子對我專業諮詢的需要;這背後,更交織著多年來父女之間如影隨形的親子關係。
說真的,葳的劇本寫得真是不怎麼樣。可是,既是專家又是爸爸的我,如何以此雙重身份指導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個劇本」,在不打擊孩子創作的熱情同時,還要顧及孩子的自尊並不挫傷他的志氣,這件事確實讓教授爸爸我費盡心神傷透腦筋。畢竟在學校裡面對一般的學生,師生之間因為沒有長年朝夕相處的必要,加上彼此非親非故沒有血脈親情的關係,於是很多事情「公事公辦」是很容易的。看來,孩子這次給我的機會教育,讓我開始認真地思考:如何讓一個小學生超齡明白並接受我的專業同時,還要能夠發自內心徹底受教並從中得到應有的學習成果。
那天晚上,父女二人共同面對孩子的劇本,平心靜氣地促膝深談。我原以為開始進入到青春期的葳,會擺出一付叛逆不屑的態度;沒想到這孩子竟然可以在聆聽爸爸講評的過程中,沒有半點不耐與半句怨言,心服口服乖乖聽完老爸提點他的作品,並逐一討論整個劇本必須炸碎重寫的八大理由。說真的,一開始我很怕即或「理直氣和」地給予孩子,來自父親專業理性的諮詢;沒想到葳居然很有風度且受教地反省自己,關於整個劇本的不足之處,並誠懇爬梳出重寫為何會更好的目標與方向。更令人動容的是,孩子經由老爸的解解經過一番思考沉澱之後,居然發自內心認真且尊敬地對我說:「爸爸,你真的是一個很棒的老師……」;為此,為父我深感欣慰與歡欣。
家庭,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寶貴的學校。尤其當家庭生活處處皆有可能是親子共學的情境機會時;身為「戲劇專家」教授爸爸的我,非常榮幸透過這次難得的機會,陪伴孩子參與他人生中第一個真誠原生的創作劇本。葳說,「既然是自己費盡心思完成的作品,我就更應該要比任何人更加地善待它……」
葳,我的好孩子!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延伸閱讀:
大學生回來了
【忠於本份‧平凡人生】文集《成長篇》
火車飛俠-回想當年春運…
其實,我們一輩子只做兩件事
死亡哲學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