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佳樺

就在搭捷運閉目養神之際,突然響起一聲響亮的巴掌聲,隨後伴隨著媽媽對孩子的生氣與怒吼:「你為什麼這麼不聽話?你再不安靜坐好給我試試看!」
每天都有許多類似的橋段在生活週遭上演著,孩子出了問題不受控制,父母親受不了大聲怒吼,一來一往激烈對話後,接著,父母親感到後悔,覺得自己不該對孩子大吼大叫,但彼此情感間的傷害卻已形成。

我有兩個小孩,一個五歲,一個三歲,在這幾年全職媽媽當中,我發現每個階段都是我們訓練孩子守規矩的最佳時刻,從孩子一歲左右,就可以開始落實。首先訂出規矩,一次不超過三個,並認真宣導說明,宣導後務必確實執行。

在家中,我們常會發生以下情況:小孩生氣時,跌坐在地,用哭鬧蹬腳來表達心中不滿。若媽媽此時不忙,就會非常溫和耐心的對孩子說:「不可以用生氣來解決問題唷!」通常透過陪伴以及其他玩具來轉移孩子的憤怒。若孩子在媽媽揮汗如雨準備晚餐時哭鬧不休,這時的媽媽通常心煩,容易大聲對孩子說話,有時甚至不耐煩的走到孩子面前,用命令處罰做為告誡。同樣的情況,若發生在媽媽講電話時,通常媽媽會選擇假裝忽略不處理,電話結束後媽媽也忘了剛剛孩子錯誤的行為。

同樣的情況,父母卻有著不同的反應,往往會讓孩子無紀律可依循,若無法一貫性徹底執行規矩的話,反倒容易讓孩子學會如何察言觀色,及不斷來測試大人的底線在哪裡,如此一來,孩子只會變得越來越難以管教。唯有確實執行一起訂下的規矩,在孩子違規時適當給予一點點限制性小處罰(例如:罰坐椅子不亂動),並讓孩子清楚明白不論在任何地點與場合,所有的因果關係皆是一致時,孩子就能清楚依循,親子之間也會減少衝突,享受更多在一起的時光。

最後,若父母不小心發脾氣了,也無需自責,我們只要敏銳的察覺自己為何事而生氣,是源自於孩子?還是自己工作產生的壓力?並記得在事後與孩子溝通說明自己情緒為什麼突然上來的原因。若是孩子引起,可以誠實與他分享,並共同討論下一次再發生時能如何調整;若是父母親工作壓力造成,小孩一點小動作就點燃父母的怒氣,我們也可以對孩子說明緣由,並請求原諒,在這同時,孩子也在向你學習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並為情緒負責任。

記得,無論孩子有多小,當我們越懂得尊重自己的孩子,孩子們也會打從心底更敬愛自己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