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肖霞客(旅遊達人)
普蘭巴南寺的三個主要寺廟裝飾著敘述性淺浮雕石板,圍繞著寺壁而成。講述著印度史詩《羅摩衍那》Ramayana和《博伽瓦塔往世書》Bhagavata Purana故事。故事從東入口開始,寺壁上的敘述浮雕板從左到右閱讀,遊客順時針方向順廟廊走動繞行,朝聖者亦順時針方向進行繞行儀式。羅摩衍那的故事從濕婆神廟開始,一直延續到梵天神廟。而毘濕奴神廟上,則是描述《博伽瓦塔往世書》中的故事。羅摩衍那的淺浮雕說明羅摩Rama的妻子悉多Sita是如何被羅波那Ravana綁架的。猴王哈奴曼Hanuman率領軍隊幫助羅摩救出悉多。在夜間此地的羅摩衍那舞團也演出這個故事,該舞團定期在滿月時,在燈火通明的普蘭巴南建築群西側的 Trimurti露天劇院演出。
在敘事石板的另一側,沿著畫廊的寺廟牆壁裝飾著神靈和婆羅門聖人的雕像和浮雕。在濕婆神廟中可以找到四個方位守護者Lokapalas(四大天王)形象,他們是天體守護者。梵天寺的牆壁上雕刻著吠陀的婆羅門聖人,而在毘濕奴寺廟中,男性天神的形像兩側是飛天。這些寺廟的下部外牆裝飾著一排小壁龕,壁龕內有一幅獅子Sinha的圖像,兩側是兩塊描繪豐富的Kalpavriksha樹(如意樹、實現願望樹、生命之樹)的石板。根據印度教和佛教信仰,這些如意神樹的兩側是kinnaras或動物,例如成對的鳥、鹿、羊、猴子、馬、大象等。Kinnaras為印度教天界的歌樂神,人首鳥身,立於樹下。壁龕中的獅子圖案兩側與Kalpavriksha樹在普蘭巴南寺廟群中是典型的,因此被稱為「普蘭巴南石板」。
經過大約80年的使用和擴建,這座寺廟在10世紀下半葉被神秘遺棄。930年代,爪哇王國轉移到東爪哇,放棄中爪哇的真正原因尚不清楚。可能是因位於普蘭巴南以北約25公里處的默拉皮火山毀滅性噴發,或權力鬥爭導致這種轉變。轉移事件標誌著寺廟衰落的開始,因為它很快就被廢棄。且寺廟在16世紀的大地震中倒塌。雖然這座寺廟不再是重要的崇拜中心,但散佈在該地區的廢墟在後來仍然為當地爪哇人所熟知。雕像和廢墟成為Rara Jonggrang民間故事的主題和靈感。周圍村莊的爪哇當地人在正式重新發現之前就知道寺廟遺址,但他們不知道它是哪些王朝或國王建造此寺廟。使得當地人發展出故事和傳說來解釋寺廟的起源,注入惡魔神話和被詛咒的公主,給了普蘭巴南Mahisasuramardini雕像和Sewu文殊寺一個奇妙的起源。
這座寺廟在19世紀初就引起國際關注。1803年爪哇東北海岸總督在正式訪問爪哇國王期間在普蘭巴南停留;1805年,因總督對寺廟遺址印象深刻,委託工程師清除場地上的泥土和植被,並繪製寺廟圖紙。這是研究和修復普蘭巴南寺的第一次努力。1811年,在英國的短暫佔領期間,萊佛士Raffles爵士對廢墟進行了全面調查,但幾十年來一直被忽視。荷蘭居民帶走雕塑作為花園裝飾品,當地村民將基石用作建築材料。1880年代考古學家的挖掘,反而造成許多寺廟雕塑被作為收藏品帶走。1918年,荷蘭殖民政府開始重建,直到1930年才開始適當的修復。由於規模龐大,寺廟數量眾多,修復工作一直持續到今天。到1930年代,荷蘭東印度群島考古局成功修復內院的兩座Apit神廟和兩座較小的Pervara神廟。
修復工作因1930年代的經濟危機而受阻,最終因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1942-1945)和隨後的印尼民族革命(1945-1949)的爆發而完全停止。戰後,寺廟重建於1949年恢復,主要濕婆神廟的重建於1953年完成,並由印尼第一任總統蘇加諾主持開幕。梵天寺於1978至1987年間重建。而毘濕奴寺於1982至1991年間重建。直到1993年,整個普蘭巴南中心區高聳的主要寺廟建成並竣工,與附近的文殊寺同時落成,並由蘇哈托總統主持開幕。
重建使用anastylosis「原物歸位」修復法,其中盡可能使用原始石塊修復毀壞的寺廟。由於大部分原始石製品被盜並在偏遠的建築工地重新使用,修復工作受到很大阻礙。考慮到寺廟建築群的規模,政府決定僅在原始磚石至少有75%可用的情況下重建神殿,以符合anastylosis紀律。重建工作一直持續到今天,現在的工作重點是中院的Pervara寺廟。224座只有少數幾座完全重建,大多數較小的Pervara寺廟只能在它們的基座中看到,沒有完全重建的計劃。
寺廟西側的Trimurt舞台,是為了上演傳統羅摩衍那史詩舞劇而建造的,這種傳統舞蹈在爪哇宮廷已有數百年曆史。自1960年代以來,每逢滿月之夜,普蘭巴南寺都會舉行。從此,普蘭巴南成為印尼主要的考古和文化旅遊景點。也已重新成為爪哇印度教的重要宗教中心,印度教社區恢復他們每年在普蘭巴南舉行神聖儀式,且恢復其作為印度教活動中心的原始功能。2012年保護局將普蘭巴南及其周邊地區停止或拒絕在當地建造任何新建築,這是為保護考古中心這個地區的現代視覺形像,以避免酒店和任何旅遊相關設施的侵占。此外,爪哇地震與火山爆發頻繁,如2006年日惹地震中遭到破壞,2010年默拉皮火山灰和噴發的影響,2014年在距日惹約200公里的克盧德火山噴發,皆對此地寺廟群的開放造成影響。
整體而言,建於9世紀的普蘭巴南寺廟Loro Jonggrang是印度教宗教淺浮雕的傑出典範,而擁有四對Dwarapala巨型雕像的Sewu則是印尼最大的佛教建築群(本系列文章第五篇),包括Lumbung、Bubrah和Asu寺廟(第四篇)印度教寺廟裝飾有浮雕,描繪印尼版的羅摩衍那史詩,是石雕的傑作。這些神廟分為三部分,展示公元8世紀爪哇的高水平石材建造技術。普蘭巴南寺廟群擁有500多座寺廟,大小不一的石廟,或保存完好,或已成廢墟。表達其特殊意義所需的所有元素且維護良好。然而,該地區容易受到地震和火山爆發等自然威脅。不僅代表著建築和文化瑰寶,也是過去宗教和平共處的有力證明。此遺產之所以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乃因它符合底下二個審核標準:
標準i:濕婆藝術的宏偉文化展示,為印尼和該地區古典時期的傑作。
標準iv:傑出的宗教建築群,具有10世紀Siva濕婆表達的特徵。
普蘭巴南神廟群建於9世紀,在11世紀初由於地震、火山爆發和政權更替,寺廟倒塌,17世紀重新被發現。這些寺廟群從未被取代或改變。修復工程在既有的傳統石砌法,也使用混凝土加固寺廟結構的現代方法。儘管過去和最近的2006年地震後已經進行大量修復工作,但仍非常小心地保留結構的真實性。該財產於1998年被指定為國家文化財產,2010年頒布的國家法律也支持對該財產的保護和保存。1992年的總統令規定普蘭巴南寺廟群的管理。為改善遺產管理,政府於2007年頒布有關空間規劃法律和2008年的政府條例,這意味著世界文化遺產地區的空間規劃將被優先考慮。普蘭巴南遺址已被確定為國家戰略區域,由普蘭巴南寺廟群和其他相關寺廟遺跡組成的世界遺產,絕對值得您前來一遊。
在一道門上方的石雕,有兩座留鬍鬚的神像
印度史詩故事,人物眾多
多尊座式神像
花瓶長出盛開花卉,葉片和枝條彎曲纏繞,營造出夢幻般的世界
二尊佛像坐在一棵樹旁
鳥喙型的神像,手握一朵花
眾多神像前方有一老人像
在寺廟塔身轉角處又見此睜目的獅頭
在睜目的獅頭下方有一神龕,但神像已不見
精美花卉圖案的浮雕
右方為一神像,左方有五隻堆疊的怪獸
眾多猴子抱著石頭救人,這是《羅摩衍那》故事
「普蘭巴南石板」壁龕中為獅子,兩側是兩棵樹,每棵樹有一對kinnaras
Kinnaras為印度教天界的歌樂神,人首鳥身,立於樹下
細看塔身下曾有類似麒麟的動物雕像
停在樹上的鳥與樹下的狗雕像
生命之樹上有兩隻鸚鵡與樹下有兩隻鳥
再見樹上有二隻鳥與樹下的兩隻蹲坐像羊的動物
長象牙的大象浮雕,後腳蹲坐,前腳微抬
神廟的出入口可見另一邊神廟的頂部
可見此神廟上的浮雕與左前方的Kelir神廟
一尊長滿鬍鬚的神像,其跨下壓住另一神像
二匹馬拉馬車,上方坐著三神明
眾多人物與神明的浮雕,中間有植物浮雕
三尊佛像,中間者還拿著勺狀物
位於內區4個門口的Kelir小寺廟頂部,其頂部為長方形而非壺型
Pervara寺廟每座高14米,底部長6×6米
成排的Pervara寺廟,前方有一座已修復的Pevara寺廟
從此圖可看出內區與中區有一圍牆,且內區位於高台上
從北出口回望,由右至左分別是Trimurti、Kelir、Apit與Vahana寺廟
由北回望三座主神廟,有大圓塔頂為濕婆神廟,前方為毘濕奴神廟
考古公園內供人拍照的古代勇士與仕女造型
印尼目前受COIVID-19重創,希望能早日脫離疫情枷鎖,
Polygon recent comments